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陈章升文集 正文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系列报道(八)

泰安:缔造“大运河之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5-12 07:49:1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戴村坝雄姿


戴村坝边上的石碑

 


在戴村坝博物馆听该馆负责人讲解

一坝:“大运河之心”戴村坝

中国大运河(山东段)是大运河的核心,而位于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的戴村坝则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坝”和“大运河之心”。

在一路泥泞中颠簸后,记者来到戴村坝南端坝台,正值枯水期,不见波涛汹涌的“戴坝虎啸”盛景,举目眺望,长400多米的大坝视野开阔,像一条长龙横卧在大汶水和大清河之间。

戴村坝博物馆负责人侯旭东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详细介绍了这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明朝初年,黄河决口,大运河淤塞不能通航,为保证帝国交通“生命线”畅通,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朱棣决定治理大运河,他命工部尚书宋礼疏通大运河,重点是山东段。而山东运河最大难题是水源问题,宋礼采用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设计方案,通过筑坝拦住大汶河和大清河抬高水位,再开挖小汶河,将大汶河水通过小汶河引入大运河最高处南旺,保证‘运河之脊’南旺水源充足,于是,运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南北畅通无阻。“戴村坝工程建成后,大运河运量从元朝初年的不足10万石,到明朝中期最高年份的580万石,清代最高年份有800万石,这差不多是当时京城一年所需。”

在戴村坝博物馆,记者参观了陈列的先人治河所用的工具,如硪(用人力砸地基或打桩等用的工具)、夯、石壮、车等,多为木、石制造,很难把这些简单的工具和这样伟大的工程联系在一起。侯旭东介绍:“修筑戴村坝征用16.5万民工,历时8年。当时没有钢筋,就采用密密麻麻的柏树打桩;没有水泥,则用糯米和杨树汁搅拌。坝面则用上万块条石,通过铁扣、铁栓等固定。从建成至今600年,任洪水千磨万击,虽经历了6次大修,至今仍铁扣紧锁,主体坚固如初。”

侯旭东介绍,戴村坝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坝”,是因为它修建了三段坝分级漫水,科学蓄水,修建难度大,“其工程有三绝:一是在沙滩上用木桩筑坝,技术处理堪称一绝;二是“高一分毁坝,低一分水断”,科学设计又是一绝;三是一坝使运河兴国旺家500年,功能发挥也是一绝。它的建成为大运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和动力,犹如为人体提供新鲜血液的心脏,故被誉为‘大运河之心’。”

侯旭东还透露,大运河复航计划正在进行中,2015年,从东平湖通过运河就可直达杭州了。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