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运河之脊”的荣耀
位于汶上县的南旺水利枢纽是中国大运河上伟大的水利枢纽,也是济宁人的荣耀。
在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汶上县文物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刘建康介绍,南旺是整个大运河地势最高处,故有“运河之脊”之称。“南旺最高处与大运河南北最低点(分别在扬州长江运口和天津静海附近)的最大落差约30米,运河水由南旺分水口向南北倾斜,地势高而水源不足是此段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离南旺直线48公里的汶上县大汶河却水源丰富,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大汶河筑戴村坝建分水工程,引汶济运,使大汶水西行至南旺入运河,保证南旺段运河有了足够的水源,运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在申遗文本中,南旺枢纽工程被称为“越岭工程”。除了戴村坝引水工程,它还包括小汶河,汾水口,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三湖水柜,节制闸群等。”刘建康告诉记者,“这是大运河上伟大的工程,在当时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可与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范例,它保证了此后大运河500年的通航和兴盛。”
在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记者看到,如今小汶河水已经干涸,只有龙王庙和纪念白英的白公祠等明清时期的七座建筑遗址在诉说着这段值得珍藏的历史。“这段运河已经废弃多年,现在南旺水利枢纽已没有水利价值,仅剩历史、文化和科技等价值了。”刘建康告诉记者。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