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表演
古城运河畔听柳琴戏
难以忘怀的是,今天,我在台儿庄古城的运河畔听了段精彩的柳琴戏。这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区。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2006年5月,该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于柳琴戏为何又叫“拉魂腔”,据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柳琴戏声音高亢,唱腔优美,拖腔委婉自如,使听者如痴如醉,仿佛“魂”被拉走了一样。据说,台儿庄当地至今流传着“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以及“绿豆饭,羊肉汤,旱烟袋和拉魂腔”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民谣,体现了这个剧种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如果你抛开杂念,去品味原汁原味的柳琴戏,能感受到其唱腔与曲调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时而慷慨悲歌的咏叹,高亢入云;时而如泣如诉的倾诉,婉约酥心。它不仅唱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还唱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的爱恨情仇。
在台儿庄古城的戏台上,53岁的柳琴戏艺人林文云是大家喜爱的明星。她说,在日常表演中她们有许多擅长的剧目,比如《喝面叶》(面叶是一种面食)、《拾棉花》、《观灯》等,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热心肠的她还为我和“小伙伴”们现场表演了《喝面叶》中的段子,让人感受到柳琴戏曲调婉转、琴音缭绕的艺术魅力。
河水清清,曲声悠悠,此景此曲让人不禁联想当年台儿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也许这就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一种岁月畅想,让来到古城的人们,感受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