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第十五站·安徽省淮北市

柳孜:一个运河遗址考古工地撑起一座博物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5-29 08:21:06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一个运河遗址考古工地撑起一座博物馆

▲记者在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工地

□记者 梅薇/文 胡龙召/摄

临涣古镇,隶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古老的浍河静静地在此流淌着。千年前的临涣,距隋唐大运河不远,或者它就位于大运河的岸边,当时的浍河水汇入了隋唐大运河。如今,浍河水依旧悠悠流淌,大运河却早已“沉睡”于地下。只是当初往返于大运河上的江南商人在这里播下了饮茶的种子,如今已经生根发芽。“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第十五站,我们的脚步在淮北停留。

临涣怎么会有泡茶馆的习惯?

我们到达临涣古镇已是晌午时分。采访车在古镇的街道里穿梭,目光所及,都是沿街的店面,看上去与皖北普通农村小镇没有什么区别。直到来到通往浍河的古街上,才发觉这里有了几分古镇的味道。沿街有一家古朴的怡心茶楼,奇妙的是,茶楼对面有一排低矮的房子,红色门面,足足有几十间。

“那房子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是我们茶楼的前身。”50岁的郑同川是怡心茶楼的老板,他告诉记者,“我们三代人都经营茶馆。”只是原先的临涣茶馆,到了郑同川手里,改名为“怡心茶楼”,“怡心怡心,就是让来这里的人开开心心的意思。”

这个点,在茶楼喝茶的人不是很多,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茶楼四周。有人悠闲地打着扑克,有人默默地喝着茶,更有甚者,索性趴在桌上打起了盹。茶楼里的板凳、木桌,都有斑驳的痕迹,镌刻上了长长的时光,郑同川笑着说:“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喝茶是临涣人的传统,“方圆三四十里的老百姓都会上咱这喝茶。”据说热闹时,上午时分,就连茶楼门口的街上都坐满了茶客。

其实,茶馆在皖北地区是极少见的。可是,临涣为什么会保留下饮茶的习惯呢?郑同川解释说:“临涣码头就在不远处。”临涣码头就在浍河与大运河的连接点上。旧时,南北客商经常落足临涣,那些来自江南的商人就把饮茶习惯也带到了岸上。据《宿州清代志》记载,明清时期,茶馆已成为临涣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这么多年过去了,隋唐大运河流经临涣段起起落落,但是喝茶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今已然糅进临涣人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柳孜怎么有这么多文物?

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西,有个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工地。

柳孜,古称柳子镇,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而逐渐繁荣,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工地,就在S303省道边上,这是一个深7.5米,面积达3900平方米的工地。就这块地方发掘出的文物,支撑起了一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叫淮北博物馆。

沿着工地走一圈,记者震惊于运河留下的宝贝。陪同我们的濉溪县文物局副局长丁新曾经参与考古发掘,他指着一块约6立方米的唐代的地层说,光这个地方,就出土了500多件文物。事实上,如今在这里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嵌在土层里面的层层叠叠的瓷器、古砖,甚至于一块完整的牛骨。

丁新笑言:“运河沿线的老百姓,只要挥得动铁锹,家里就有东西。”为什么呀?因为“地底下的宝贝实在太多了”。在考古现场,依然能清晰地见到好几个盗洞,“原先工地上面就是民居,当时就有人拿着铁锹在自家地下挖宝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带的老百姓经常拿着唐宋瓷器去市场上卖。“便宜着呢,唐宋时期的碗,完整的,20元一个;一箱碎瓷片,也卖20元。”1998年,县文物局派了三人在运河沿线收集文物,丁新就是其中之一。每次去,丁新就会在口袋里揣上两种烟,2元钱一包的东海和4元钱一包的渡江。“一包烟就能换一件文物,好一些的就拿渡江换,品相差一些的就拿东海换。”

让丁新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丁新瞄上了一个沾满了泥的壶,说好的20元。可卖壶人拿水一冲,看到了壶柄上刻着的“大吉利”三个字,他马上意识到了这个“大吉利注壶”的价值,不乐意卖了。“后来还是动用了公安的力量,才收集来的。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啊。”

柳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文物?据说,流经柳孜的古运河是因为黄河泛滥而全部没入地下成为地下大运河的。也正因为黄河泛滥这种窒息式的掩埋,才得以使这段地下运河丰富的文化遗存,完好地保留至今。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