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龚一鸣文集 正文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系列报道(二十)

扬州:“大运河”与“海丝”交相辉映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06 07:32:17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大运河”与“海丝”交相辉映

图为扬州莲花桥。(摄影 王鹏)

宁波人陈撰位列扬州八怪

商业繁荣的社会需要文化的支持。商人在物质上支持文人,文人为商人生产大量的艺术产品,这是八怪诸人聚集扬州,形成一种新兴艺术流派的地域因素。提到扬州八怪,人们想到的是郑板桥、金农等书画艺术家,但扬州八怪不是确指八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姜师立介绍,扬州八怪之一的陈撰就是宁波人。

陈撰祖籍鄞县,世居杭州,早年师从《明史》编著之一的毛奇龄,后又与杭世骏等交好,是杭州颇有名望的诗人。陈撰一生为富商门客,学识渊博,诗画并不多。据史料记载,23岁时,陈撰北上扬州、仪征,他曾经在项氏玉渊堂整理《水经注》、《山海经》善本,刻成“玉渊堂本”。《扬州画舫录》记载,玉渊堂富甲天下的图书和古器物由陈撰逐一整理鉴别,所以他又是文物鉴赏行家。

陈撰晚年是盐商江春的幕宾。陈撰画作章法奇妙,清新简洁,具淡远之致。他的《菊石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的题句“高枝疏叶耐霜寒,不与凡花一样看。若遣青红供俗眼,任他墙角闹鸡冠”被认为是他一生的写照。

鉴真东渡是“海丝”见证

扬州曾经是唐宋四大名港之一,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此交会。“浙东运河把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扬州是一个集散地,瓷器等从内地运到扬州,再从宁波出海。遣唐使到宁波登陆,再来到扬州。”姜师立说,鉴真东渡就是文化交流、传播的史证,“大明寺内有鉴真纪念堂”。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自少年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后来成为著名高僧。从公元743年开始,年迈的鉴真应日本僧人之请,先后五次东渡日本,但全部失败。在此期间,鉴真历经艰险,曾被风浪漂到舟山、海南岛等处,他本人双目失明。753年,鉴真第六次渡海,终于成功抵达日本。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扬州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一次盛举。“鉴真第三次东渡失败时,曾在宁波阿育王寺安置。”姜师立说。瓜洲古渡、古运河、文峰塔等地曾留下他造船、买船、登船的遗迹。

据介绍,鉴真东渡日本期间,在宁波阿育王寺、奉化白杜、宁海白水寺等地曾留下他的足迹,宁波是鉴真东渡日本和把浙东文化传输到日本的重要基地。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