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7月1日讯(记者 陈捷 实习记者 俞蓓苗)近年来,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人把志愿者当作免费劳动力、享受志愿服务的同时嫌弃服务好坏。这不仅浪费了志愿服务资源,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今年5月,江北区桃源社区推出了《江北区桃源社区志愿服务制度》,探索将志愿服务制度化,确保志愿者资源的有效使用。
早从2012年开始,桃源社区就在桃源小区、日湖家园、婚庆广场设立了志愿服务点,并组织40多名志愿者于每月5日轮流前往其中一个服务站提供志愿服务;此外,还特地在辖区内的几个小区找到场地,设立长期服务站,提供家政设施维修、法律咨询、社区老娘舅等服务,全年接待有需求的居民。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吸引居民前来寻求帮助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有志愿者退休后想参加志愿服务,特意从专业人士那里学来磨刀技术,打算为社区居民作点贡献。在宣传推广下,很多居民上门寻求帮助。没想到的是,有一位居民拿了10多把刀过来,在志愿者为其服务的时候,还不停地指责志愿者技术不行,动作太慢等。‘磨刀事件’让该志愿者深受打击!”这件事让桃源社区的工作人员印象特别深刻。
“‘磨刀事件’在浪费志愿服务资源的同时,还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这将严重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桃源社区探索推出了《江北区桃源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包含了“志愿服务对接”、“志愿者服务站激励机制”等八个方面。
据了解,“志愿服务对接制度”通过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的“片区经理人”,对负责片区进行定期走访,以实地了解等方式第一时间获取居民需求,及时反馈给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根据自身实际,把居民需求强烈、公共服务难以覆盖的服务种类进行及时汇总,高效回应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外,“片区经理人”还将根据辖区内居民的不同需求,制定“定期、长期、结对”三种不同的服务方式,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方式的志愿服务(如向高龄老人发放免费服务联系卡等),以此来确保志愿者资源的有效使用。
“志愿者服务站激励机制”则是从激发志愿者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入手,促进志愿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遵循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下,通过评选“服务之星”、颁发“荣誉证书”、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表扬”、“张贴受助人向志愿者写的感谢信”等方式,树立志愿者的自豪感、责任感。据悉,接下来还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志愿者与受助群众集体联欢、旅游”等活动形式,真正让志愿者感受服务别人的快乐。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