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北仑区普通高中办学呈多样化、特色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8-09 09:42:37   稿源: 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北仑区普通高中办学呈多样化、特色化

柴桥中学与北仑阳光学校结对,志愿者长期帮扶阳光学校特殊学生。

北仑区普通高中办学呈多样化、特色化

明港高级中学美术特色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

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评价一所高中的层次,往往看它有没有“重点”的头衔,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老牌“省重点中学”的评选历史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评选。

今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公示了首批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单位,北仑区柴桥中学、明港高级中学榜上有名。记者走进这两所学校发现,教师的课程理念、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课堂的教学改革、学校的软硬件保障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中办学呈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柴桥中学:

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柴桥中学创办于1952年。学校坚持“气氛和谐,培养能力,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扬正、尚学启智”的校训,不断发扬“明理、严谨、健美、创新”的校风。近年来成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学校”和“浙江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实验高中”。通过深化课改,办学质量得以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187门校本课特色足

“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是柴桥中学的办学特色。

培养自主能力,关键是构建对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创设的课程体系都围绕自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校共开发了校本课程187门,其中《拯救镇海棘螈》等4门课程已入选为省级选修课程,《杜鹃花繁殖育种》等15门课程被评为宁波市级精品课程。

目前,柴桥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每周除了上好统一的必修课程外,还有7节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包含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

为了开好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类课程,学校还跟北仑职高、柴桥花木公司等单位合作,让学生学到真切的技能,接触到最本真的社会。一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成长为知家乡、重环保、有实践、爱生命的新一代北仑人。

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活动

本着“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开设了多种类型的社团,日常管理运作由学生自主完成,从而培养个人的合作和管理能力。

目前,学校有芦江文学社、动漫社、摄影社、宇宏合唱团、羽毛球社、男女篮球队、排球队等42个社团。学校志愿者大队连续4年被评为北仑区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被区委宣传部列为北仑区志愿服务示范单位。自2010年起,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宁波市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优秀达标单位”称号。

三月雷锋节、四月远足活动、五月学科素养节、六月球类运动会、七八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九月田径运动会、十月学生代表大会、十一月社团文化节、十二月文化艺术周以及贯穿全年的青年马克思、学生干部培养工程、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大型活动,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

教研成果收获颇丰

柴中人都知道学校的“三五七十”规划:青年教师分配到柴桥中学,满三年要能够熟悉学科业务,满五年后争取评上教坛新秀,满七年后能评上学科骨干,满十年后争取成为教学名师。

为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2008年,柴桥中学、姜山中学、宁波二中、浒山中学、龙赛中学、余姚二中六所学校建立了教育合作组织,名为“金兰共识”,老师们联合命题考试,共同策划教研活动,开展业务交流。2013年9月,学校成功引进一名美籍教师,为高一高二学生上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学校已与美国的两所学校确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成功互访。

目前,柴桥中学有特级教师1名,市区级名师骨干16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4.3%。

2013年,柴桥中学的数学、生物学科组评上了北仑区“品牌学科”,生物学科组还被评为“宁波市学科培育基地”。学科基地主持的《依托镇海棘螈开发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课题获得浙江省第六届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基于“镇海棘螈”保护的学校特色发展研究》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

学校突出的科研成果多次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

柴桥中学将继续以“创建学生自主发展特色学校”为目标追求,力争在3~5年内将柴中打造成宁波市一流、浙江省知名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

明港高级中学:

“明·美”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始建于2002年,是一所按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建造的国有民办高中,总投资7000多万元。2012年8月学校转制改为公办高中。

明港高级中学提炼“明·美”教育的学校特色,建立了“美育、和美”两大平台,确立了“打造现代化、学习型、生态型学校”三大发展目标,通过“德育途径、课程途径、教学途径、生活途径”四大途径,创建“科研引领、‘明’牌课程、体艺发展、普教结合、民族融合”五大品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美术、体育样样有特色

建校初期,明港高级中学提出了“综合加特色,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办好普高班的同时,创办了“环球书院”国际班,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发展中期,面临生源较弱的情况,学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建艺术特色项目,拓宽了学生进入高校深造的途径,特别是美术特色项目得到北仑区域内的认可;省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初期,学校在“尊重个性,共享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提炼“明·美”教育的学校特色。

在此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积极开发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2011年12月,骆建钧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室明港高级中学工作站正式成立。在北仑岷山路与长江路交叉口,近百名明港学生为新区绘制了百米文化长廊。明港学子还多次自发拍制微电影,积极探索,规划未来。

2012年,学校提出了“国”字号文化概念,将国家队精神带入校园,让国字号文化进驻明港。学校与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学院教练多次来校指导体育训练工作。2013年12月,全国大奖赛铁饼冠军、全国冠军赛铁饼冠军王军,省队教练员兼国家队教练员、高级教练员、亚运会4×100米亚军周升春,浙江工业大学体育教师、副教授、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标枪冠军单颖等体育名将来到明港高级中学的操场上,指导学生练习跳高、跑步、跳远、扔铅球、掷标枪等体育项目。学校还签约了5位国家队教练员、全国冠军作为学校的外聘教练员。

此外,明港高级中学与杭师大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与万华集团、申洲公司、海工集团等本土知名企业的合作也同步进行,不断摸索特色办学之路。

师生连连取得骄人成绩

明港高级中学现有36个班级,学生1600多名,在职教职工146名,专任教师100%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85.5%拥有中学中高级职称,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宁波市名教师2名,区骨干教师10名,有50多名教师获得区教坛新秀以上称号。

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按照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选修课程目标,开设出具有明港特色的“明知”、“明术”、“明趣”、“明实”四类“明”牌选修课程,“最炫民族风”等6门课程入选省网络选修课程,“明”牌选修课程体系让学生浸润于“美”的教育中,“明”牌学生群体初显端倪。

坚持“明·美”教育的学校特色,让师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明港高级中学的艺体特长生们已有了被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众多211大学录取的突破。在近几年省机器人大赛中,明港学子多次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在近两年北仑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

2012年,明港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荣获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徐华胜、虞静芬、李勇、辛海龙、邰英角、张慧峰6位教师获得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其中四位获省优质课二等奖;6位教师评上区骨干教师。2013年,学校6位教师参评高级职评,全部通过,“明”牌教师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师生的迅速成长也在促使学校全面而快速的发展。

创建特色示范学校是明港发展的历史选择,是明港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明港发展的坚定目标,明港将在“明·美”教育特色路上不断探索,积极前进。吴彦 闻晓明

专家视点

改变学生,从改变学校开始

高中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普通高中的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价值。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容易呈现“千校一面”的窘困局面,学生的发展模式极其单一,“一把尺子”定成败。

2014年5月,柴桥中学、明港高级中学,顺利成为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

特色示范学校,简单地说,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内选修课、校外选修课,用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避免产生千校一面的现象。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北仑区的普通高中正在发生变化,并初步呈现了各自的特色。选课制度、学分制度、走班制度,特别是普高琳琅满目的“课程超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明港高级中学的美术传媒学科特色、学校与北仑职高协作的普职融通班已经初具影响;柴桥中学着眼于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办学特色,也让老百姓对柴中人充满期望。

北仑区正积极创建教育现代化强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高中只有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才能培育有个性、有特长的新一代北仑人。

改变学生,应该从改变学校开始。这是北仑区普通高中实现育人方式改变的必经之路。

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刘信态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