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 记者沈艳露
实习生 周珂祺 胡昊雷
通讯员 姚熠萍
燕子,这种小动物,在历朝历代文学史上曾贡献了不少传世佳句。最出名的要属刘禹锡在《乌衣巷》的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是近十多年来,飞入北仑农村百姓人家的燕子却越来越少了,堂前、屋檐下的燕子窠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回忆。而在白峰郭巨片区的一些农村,村民每年仍能见到燕子筑巢哺育的景象。
燕子年年来,村民们都很喜欢它们
近日,记者来到大涂塘村。在村民郑阿姨家一楼屋檐下,记者看到隔着一根牛腿梁,一左一右有两个燕子窠,燕子窠正对下来的地面上,郑阿姨放了一只脸盆用于接燕子的粪便。“右边那个窠大一些,是以前的燕子留下的,可今年这家的燕子没来;左边这家是今年新来的,这个窠也是今年新搭的。”郑阿姨介绍说。顺着郑阿姨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郑阿姨家一楼走廊的东南角,雪白的墙壁上隐约还有些泥土渍。“我们家房子盖好也有十七八年了,几乎每年都有燕子来,以前还有燕子就把窠做在这个角落,但有一年下过大雨后,这个窠就掉了。”郑阿姨说,“村里不光我们一家,还有两三户村民家里也有燕子窠。”
大涂塘郑阿姨家屋檐下的燕子窠。(姚熠萍摄)
记者跟着郑阿姨来到村民姚明善老人家里,他们家的燕子窠在一楼走廊的东北角,呈不规则形状,正下方也摆着一只泡沫箱用来接粪便。姚大伯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燕子不过三月三’,意思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前,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了。这栋房子20年前盖好后,几乎每年都有燕子来。一开始是个小窝,后来燕子每年回来时都会再往外拓一点,燕子窠就大了。有些情况下,窠掉了,燕子第二年来的时候又会在老地方再重新盖。”
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位于郭巨片区北侧的华峙村也有三户村民家里,几乎年年都有燕子来做窠。奇怪的是,在这些村民家的燕子窠里,记者都没见到燕子的身影。“燕子们一大早就出去觅食,到傍晚才回来,所以白天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郑阿姨告诉记者,大家都很喜欢燕子,加上近些年来,燕子在村民家做窠的现象也明显少了,因此,即便某一年或某两年都没有燕子来,他们也不会将自家堂前或屋檐下的燕子窠戳下来,更不会因为嫌燕子窠弄脏自家墙壁、燕子粪便弄脏地面而驱赶它们。
内行人分析说,郭巨农村燕子每年来做窠,主要原因是这里环境变化不突出
市民赵先生老家在郭巨福民村,现住新碶城区,据他回忆,以前郭巨农村燕子筑巢的现象十分普遍。“我老家以前是老式的木结构房子,燕子窠就做在堂前的横梁上,一开始是碗状,后来每年都会延长一点,到最后就是一个长长的像笼一样的窝。我印象中,应该是最近10多年里,燕子才明显减少的。”至于燕子为什么很难再见到了,在赵先生看来,主要是由农村环境变化引起的。“燕子筑巢需要的泥土得有水分,过去北仑农村都是水稻田,所以泥土水分大,现在北仑农村以花木种植为主,花木地的土壤普遍较干不利于燕子筑巢。”赵先生说。
记者随后也咨询了宁波市雅戈尔动物园动管中心主任陈黎明,他表示,燕子作为一种野生鸟类,平均寿命10年左右,其在某地数量的减少,的确跟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环境变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食物,燕子是益鸟,以昆虫为食,现在农药的普遍施用,加上药效增强,使得燕子们原先捕食的几类昆虫数量减少;二是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燕子这种野生动物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因此像郭巨这些农村还有燕子每年来做窠,说明这些地方环境变化相对不突出,燕子们觉得安全,觉得适合自己生存就每年都会回来。”陈黎明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