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千秋不老草木灵——追溯镇海百年药店大生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8-29 09:44:44   稿源: 镇海新闻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抓  药。

鼓楼西路有一家药房,店面三开间,店名大生堂。店里黑底金字的匾额上有一行字——“光绪元年创立”。这是《镇海县志》里记载镇海最早开设的两家中药店之一。

光绪元年是公元1875年,距今139年,光阴弹指即过。

每天早晨7:30,大生堂准时开门。推开百年药店的玻璃门,鼻腔中顿时充溢着浓郁的草药气味。店内传统与现代两种元素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左面是现代化包装的中成药,右面走怀旧风,密密麻麻的抽屉药柜,木质老柜台,瓷罐,裁纸刀,生铜捣药器,算盘等。

活生生的历史书页在这里打开。厚重,凝聚。

渊源:百年老店 兴衰有时

镇海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保存着大生堂的原始档案资料。这是由原药店职工傅丰水、周祥云两人,在多年前共同回忆撰写的。

薄薄三四张纸,承载着一段百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大生堂创设于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创始人镇海乡绅徐慎庵。徐慎庵长期在杭州衙门当师爷,颇有积蓄。晚年得子后告老还乡,与姐夫包先生合伙,创设大生堂药店。同时,徐慎庵还劝募集资,创办育婴堂,收养弃婴。

药店原址位于镇海城区鼓楼前半街42号,有五开间石库门面,外店内场,连续四进,并在横街设有分店。除饮片配方外,还自制各种丸、散、膏、丹,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大型药店。

开店不久后,包氏撤资,由徐慎庵独资经营。之后徐慎庵过世,独子徐坤久继承父业。徐坤久善于经商,在上海开设久裕证券交易所,并曾在泰州泰来面粉厂当买办。传到第三代,徐坤久有四个儿子,长期居住上海。长子徐克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镇海,掌管大生堂店务。他住在店内,不久之后去世了。

当时市面上西药少,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中占主导地位。从创办到清末民初,大生堂在格局动荡中讲求用药质量,善于竞争,因此取得了较快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大生堂经营鼎盛期。当时时局稍稍稳定,经济形势好转,达官贵人、平头百姓看病防病,频繁出入大生堂。

抗战期间,日寇两次在镇海登陆,敌机狂轰乱炸,大生堂被两枚炮弹命中,第四进库房全部被毁,地下库内的贵重药材被水淹没报废,损失惨重。加上药材搬迁、员工逃难等费用,损失达数千元,大生堂无法正常营业。抗战结束后,大生堂财产损失过半。

1981年分配到大生堂做学徒的王小宁告诉我们,听老辈的老辈说,大生堂的铁皮大门在抗战时期被日本鬼子刺过,侥幸没有戳穿。当年日本鬼子从南大街南薰桥一带烧过来,火一直烧到了大生堂。

抗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大生堂先后遭遇金圆券严重贬值、西药倾销、中药行业遭歧视等事件,奄奄一息,勉强经营。员工人数从最兴旺时的30多名锐减为10余名。

当时镇海县城内有十多家中药店,境遇和大生堂一样,多数关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镇海城区中药店仅剩4家,分别是大生堂总店、分店、万灵堂、仁寿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扶持中医中药,对中药业采取了扶植保护举措,大生堂慢慢恢复生机。

1956年批准全行业公私合营,成立镇海医药商店,大生堂总店成为其第一门市部,分店为第三门市部。1970年以大生堂为基础成立镇海县医药公司,1986年5月恢复大生堂店名,重新挂出招牌。

大生堂店名虽改,顾客仍乐于前往光顾。目前,店内共有员工8名,经理为王世良,2014年8月上任。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