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等到白露这个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一过,天气逐渐转凉,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偶尔零星的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会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秋燥易致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以及胃肠道疾病发病,因此,人们的养生保健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记者为此采访了我市中医院、市第一医院、市李惠利医院中医科有关中医专家,他们的建议是,白露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秋冻”要适度,饮食以清润为主。最重要的是,润燥宜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体质而进行相应的保健和养生以及调整饮食结构。
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
“燥邪当令,内应于肺”。李惠利医院中医科医生张增祥说:“中医学指出,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与喉咙、鼻相通,司清浊之宣运,气机升降出入之道,主一身之表。”由于肺叶非常娇嫩,无法长时间承受寒热,加之与喉鼻相连,故极易受外邪入侵,因此得“娇脏”之名。
外邪侵袭致肺部,致使肺部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导致咳嗽。秋季主气为燥,天气收敛,极易导致肺津受损,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所以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痰中带血、干咳少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便秘等“秋燥”症状。
秋季养生,最讲究润燥。张增祥表示,秋分之前,空气中尚存有暑热的余气,那时的秋燥多属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降低,寒凉之气加重,秋燥就会由温燥变为凉燥。除秋燥应先辨别自己属于哪种“燥”。
温燥多发南方尤其“秋老虎”来袭
所谓温燥,即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和暑热的余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在南方多发,尤其是在“秋老虎”发威时节。
“临床上表现初期,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肋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张增祥说,体内阴虚燥热者在秋季比较容易产生温燥。
除了以多锻炼、多饮水的方法来防温燥,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一些清润养肺的食物。清润的食物一般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同时,性味偏寒凉,能够在滋润的同时清除温燥中的余热,达到养生的效果,如苹果、雪梨。
为此,张增祥推荐了一些防温燥的食谱。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