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记者齐碧艳通讯员陈红
一个是乌克兰帅小伙骆施华,一个是广西姑娘刘激流,9年前,两人因为QQ相识,之后聊电影聊英语聊建筑……无话不谈,渐生好感;2007年,骆施华作为交换生来杭州学中文,两人终于从线上走到线下,一见钟情成为恋人;2008年,骆施华结束学业,刘激流跟着他去了乌克兰,喜结连理;今年骆施华带着妻儿来到北仑,住在新碶街道玉兰社区,目前供职于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他说“北仑有山有水,城市虽然不大,但该有的都有,干净便捷,我已经有点爱上这里了。”
情定QQ:两人无话不谈,一见倾心
骆施华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本名叫安德鲁。2005年,骆施华在乌克兰念大一,觉得身边一些中国留学生很有意思,于是就申请了QQ,特地去认识一些中国网友。机缘巧合,他在QQ上认识了当时在郑州念书的广西女孩刘激流。起初,刘激流会向骆施华请教不少和英文有关的问题,骆施华则很耐心地指导她。这一来二去,两人熟悉后天文地理音乐电影无所不谈,而对彼此的情愫也渐渐产生。
图为骆施华一家人在北仑滨海国际合作学校。(齐碧艳 摄)
2006年,骆施华去德国留学一年。那年暑假,刘激流回到广西老家,因为没有网络,两人无法网聊。远在德国的骆施华做了一件让刘激流很感动的事:这两个月里,他不间断地给刘激流寄明信片,上面写的无外乎是今天我在哪里、看到了什么、遇见了什么、我很想念你。字句虽然平淡却让刘激流默默地认定了这个人。之后,不再满足于明信片上的寥寥数语,两个人开始通信。有时候,骆施华会在信里夹上乌克兰一元两元的纸币,刘激流则回以人民币;有时候,两人互寄童年照片。一次,刘激流刚从西安旅行回来,之后她写给骆施华的信里便夹上一张火车票,信里跟骆施华介绍西安的古建筑和美食,骆施华则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两年间,两颗心慢慢靠近,但是“网络关系虚无缥缈,没见面前就确定关系太不实际了。”如今已身为骆太太的刘激流说。
2007年9月,骆施华得到交换生的机会,来到杭州。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10月,在骆施华位于萧山的学校门口,因为找错地方而迟到了一小时的刘激流终于见到了当时有些生气的骆施华。回忆第一次见到她“庐山真面目”的心情,骆施华很淡定地说了一句“安全的感觉。”而刘激流则坦言他“真人更帅一点”。从那时起,两人正式确立恋人关系。
执子之手:他爱她,也爱中国文化和美食
2008年,骆施华结束了一年的交换生学业,回到乌克兰读研究生。随后,刘激流也应他之邀到了乌克兰。由于签证到期,为了更长久地生活在一起,2010年,刘激流和骆施华结婚了。一年后,骆施华研究生毕业,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和美食,夫妻俩一起回到中国。
关于中国,骆施华坦言喜欢的东西很多,最爱臭豆腐,最喜欢过中国年。来中国前,骆施华没吃过豆腐,对于这种“又不是面包又不是肉”的食物很好奇。而中国文化里的尊亲睦邻也很吸引他。“过年时全家人不管多难都要团聚在一起的热闹与亲近,邻居之间互相串门的那种熟悉和友善,我都很喜欢,但乌克兰和欧洲其他地方都不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尊重隐私而显得很疏离。”骆施华说。
安居乐业:他中文读写说都很溜,“还要谢谢她”
今年3月,骆施华得到位于春晓的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面试机会。骆施华告诉记者:“我十分热爱语言,除了英文我还学习德语和中文。以前在培训学校教书更像是一个速成班,他们希望我用最快的方式教会学生流利地说英语,但我一直希望能用更严谨且深入的方式教育孩子们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兴趣而不是那么功利性地一蹴而就。当我看到这所学校的教材用的是牛津英语,和我高中时用的一样时,好亲切。”通过面试后,骆施华就带着妻子和孩子到北仑定居,而刘激流也进入滨海国际学校担任助教。
骆施华的中文很溜,不仅会说还会写。更令人佩服的是,他还会写繁体字。骆施华还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变化入手,试图了解中国从近代史到现代史的变迁。“当然还要谢谢我妻子,她的帮助也是我中文进步飞速的原因。”骆施华满脸骄傲地说。如今骆施华在家里,和妻子之间用英文沟通,妻子与儿子之间则用中文沟通,骆施华与儿子之间则用俄语沟通,于是小小年纪的艾利克斯已经会说三国语言了。
来北仑生活已经快2个月,骆施华坦言:“北仑这个地方让人觉得安心,城市虽然小但什么都有。现在我们一家住在玉兰社区,周边有很多餐馆可以吃饭,买东西也很方便。附近有山有湖,特别舒适。”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