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余姚钱建康倡导的“小板凳工作法”引全国关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14 07:34:12   稿源: 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余姚谢家路村钱建康倡导的“小板凳工作法”引起全国关注

【人物名片】钱建康,52岁,余姚泗门镇党委委员兼谢家路村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宁波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中国的版图,浙江位于这只雄鸡的肚皮上,放大了细看,饱满的肚皮上还有个小小的缺口,泗门镇谢家路村,就在这缺口边,它地属余姚,但紧挨着绍兴上虞,村后就对着茫茫大海。

如果往前倒推10多年,你一定不会想到谢家路村会有今天的辉煌。这是一片由滩涂慢慢演变成的村庄,咸咸的海风吹过,曾经地无出产,鸟不生蛋。谢家路村的先民宋元之初从绍兴、萧山、上虞等地迁居至此,从打渔到围海造田,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没有统一的姓氏,往往心也使不到一块儿。现代文明像10多公里外的高速公路,仿佛已经到了门口,却久久止步不前。

10年间,这个村的年收入翻了三番,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优秀小康村等诸多桂冠。它是怎么做到的?

村党委书记钱建康的经验只有四个字:群众路线。很抽象,很官方,但是,当你跟着他走进村民家,端坐小板凳,听着那些家长里短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个村的成长故事,就慢慢地鲜活生动起来……

小板凳上生灵感

下午4点多,谢家路村的农贸市场就热闹起来,蔬菜瓜果、肉蛋禽类满满当当,活色生香。始建于2002年的这个市场经过三次翻修,目前已成为谢家路村和周边四个村的菜篮子,去年市场的交易额超过2300万元。

村党委书记钱建康喜欢到那里转转,这个市场不仅为谢家路村掘得了第一桶金,也是当初灵感的来源,那时的他也没想到,多年后,他的经验被命名为“小板凳工作法”,全省推广,全国关注,引起了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2001年,钱建康出任谢家路村党委书记。当时的谢家路村刚由四个自然村合并,1600多户人家,4000多村民。村民大多以种植榨菜、棉花和蔬菜为生,集体经济薄弱。

那时候,村民每天或三轮车,或自行车,把种植的蔬菜瓜果拉到村口的马路边叫卖,这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何不在村里建个市场?既解决农产品的流通,又能给村里的集体经济增加收入。”钱建康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土生土长的钱建康属于村里先富起来的少数人之一,20多岁开始做榨菜生意,业务做到了全国各地,年收入有10多万元。1997年,他还建起了自己的建筑工程队,是村里公认的“能人”。

但这一次,他的决策却遭到很多人反对。

钱建康召集村干部拟定的农贸市场规划,选址是一片农田。很多村民不理解,“这是村里的子孙田,怎么能挪作他用呢?”

钱建康理解村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谢家路村古为唐涂宋地,一代代人围海造田,才有了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但在村民眼里,这是先民用心血和汗水留给孙子的馈赠,岂能轻易占用?

有的村民甚至认为,村干部造市场,无非是想自己捞点好处,他们甚至联名写信告状。

钱建康是火爆脾气,但这回倒沉得住气。他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消村民的顾虑?

晚饭后,村民坐在院子里纳凉闲聊,钱建康上门来了。

几个人围坐在小板凳上七拉八扯:今天菜蔬卖了几个钱?娃娃书读得怎么样?阿爹那天上医院检查,没啥事情吧?……

轻松融洽的气氛中,钱建康切入主题,“你看,有个市场,买卖都方便,村里还可收笔租金,多好的事,可有的人咋就不同意呢?”

村民吞吞吐吐,也有人抽着烟闷头说,“好事是好事,可咋保证这好事能落在我们老百姓头上?”

“你放百个心,我代表村里保证,所有账目公开,村民代表来监督。”

“账目公开”这个词,多少有点打动了反对的村民。钱建康承诺,不是笼统的公开,要具体到每个项目。他举了个例子,不会简单地写,某月接待费多少,而是会详细说明,哪一天接待了什么人,买了什么烟,每包多少钱。2001年,别说在余姚,就是在整个浙江,这样的承诺对村民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钱建康说到做到。这些年,谢家路村主办了一份《阳光月刊》,赠送到每户村民。月刊不仅登载村里新近发生的大事,也是村务财务公开的平台,大到数万元的工程款,小到一支铅笔的开支,都名目清晰。村办公室主任凌新苗说,只要对任何一笔支出有异议,村民都可提出质询。 

接下来,钱建康和其他村干部走家串户。小板凳上,心结和顾虑慢慢被解开。

农贸市场为谢家路村的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村民看到了希望,而钱建康看到的则是以前工作方法存在的不足。

走进村民家,同坐小板凳,平等地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这样的工作思路在他心里形成了。

如今,谢家路村独创的“小板凳工作法”引起全国关注:凡重大规划和决策实施前,村干部要挨家挨户当面向村民解释说明,听听村民的声音,了解村民的想法,然后由村民代表投票表决。没有80%的赞成票,工作不启动。

小板凳上破坚冰

今天的谢家路村,马路宽阔,绿树成荫,村里的电子阅览室、便民服务站、体育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很多人惊诧于谢家路村的高速发展,更惊诧于这里村民之和睦,干群之和谐,可他们不知道,10年前,这里同样观念分歧,矛盾重重。

蜕变,正是在小板凳上破解一个个难题开始的。

60多岁的宣达龙见证了谢家路村的蜕变,如今的他住着10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开始了颐养天年的安乐生活。

2012年,泗门镇实施光明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谢家路村部分村民的房屋需要拆迁,他家就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他很主动,二话没说就签了房屋拆迁协议。第二天,和余姚城区的拆迁户一谈,人家补偿高出很多,小算盘一打,他后悔了。

钱建康和村干部先后上门,宣达龙很客气,端水倒茶,但心里那个结就是解不开。

钱建康没气馁,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天中午,得知老宣从城区回来,钱建康又等在他家门口。

 [1] [2] 下一页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