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抲大黄鱼 如今难觅野生岱衢族大黄鱼的踪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14 08:23:52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李品祥

如今,野生大黄鱼在宁波很难见到了,如果见到40-50厘米长正宗的岱衢族野生大黄鱼,每条价值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条吧,用“天价”两字来形容实不为过。

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生长在靠近舟山渔场的宁波北仑一带的农渔民,吃大黄鱼是再平常不过的事,2角几分一斤的大黄鱼,要想吃红烧大黄鱼、黄鱼咸菜汤、咸黄鱼、黄鱼鲞都是“小菜一碟”。当时,不但有许多小贩挑着黄鱼走街串巷叫卖,而且村头、田间到处可以听到吆喝着卖黄鱼的声音。许多在附近洋面上驾驶小船撩海蜇、倒涨网货、摇渡船、装柴禾以及搞短途运输的船只,经常会在途中遇到几条或十几条或在水面不停打转、或仰浮在水面似死非死的金光灿灿的大黄鱼,船上的人们拿起预先准备好的撩篷,轻轻伸往大黄鱼浮着的水面下撬起,毫不费力地将大黄鱼收入囊中。那些没有撩篷的过往小船,就用箩筐或土箕代替,甚至徒手抓鱼。那时,在北仑三下馋、大榭龙山等海涂上拾泥螺、黄蛤和捉小蟹的妇女和学生仔,运气好的话,在泥涂边的水潭边也会遇到大黄鱼;住在海边农户,每天早起,扛着撬罾,放眼远望,经常会撬来大黄鱼。

那么,家门口的内港为什么也能轻而易举地捕获岱衢族大黄鱼?这与舟山群岛附近的岱衢洋、猫头鹰、大戢洋、大目洋是岱衢族大黄鱼最理想的生活、繁殖场所有关。据说大黄鱼是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喜栖居在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每年4-6月份,在深海中越冬的岱衢族大黄鱼,蜂拥而至到舟山近海水域产卵繁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仑、大榭许多生产大队(村或高级社单位)置有一对或二对娘船,载着背舢板到上述海洋中去捕大黄鱼。

所谓娘船是有两根或三根桅杆、主要靠风力辅以人力摇橹作为动力行驶的渔船,娘船上一般配有一个半月的粮食和少量不易变质的蔬菜,还有煮鱼用的盐、酱之类调料,所有作业者吃住都在娘船上。

捕大黄鱼靠一对背舢板,一只叫网船,一只叫偎船,捕大黄鱼网的下纲长约40米,它有两条纲绳组成,一条叫重垂绳,距离两端3米处各串有一块上端凿有圆孔的扁形石柱,重40多斤,整条重垂绳每隔60厘米串有重约2-3斤、直径8厘米的圆形中孔缸柱(用陶瓷制成),与另一条网纲绳紧紧地缚在一起,既把石柱、缸柱牢牢地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又抱住网纲绳一起下沉。同样长度的上纲绳上也有两条纲绳,一条用来串联比重相对较轻的桐子树做的木浮子,这木浮子每隔60厘米串一个,它是由机器加工而成、中间有孔的长形圆木,长20厘米,圆形横截面直径10厘米。这条纲绳也与上纲绳的另一条网纲绳紧紧地缚在一起,既固定木浮子的位置,又抱住上纲绳一起上浮。

这样,鱼网的下纲绳沉下去,上纲绳浮起来,使网口在海洋中张开张大,网袋桶顺着喇叭形网口向后伸展,从网口那么大逐渐缩小,通常有25米长,最后用绳索缚住袋桶口。上纲绳与下纲绳在两端的连接处,分别引出一条10几米长的粗纲绳用来操作鱼网下沉的深度。

在海洋上捕大黄鱼,作业者首先在船底贴耳细听,因为大黄鱼有发音器官鳔和两侧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繁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这是鱼群的联络手段和集合信号。有经验的作业者能从鱼群的叫声中判断鱼群的大小、栖息水位、离船位置的远近,及时出网。另外,根据大黄鱼黎明、黄昏、大潮汛时上浮,白昼、小潮汛时下沉的规律,作为作业者下网深浅的重要依据。

一对小舢板各配4人,在确定大黄鱼游弋的深度、位置后,网船上的两个网手甩过鱼网一端的粗纲绳给偎船,并立即把第一块石柱抛下大海,快速出网,偎船接个粗纲绳牢牢缚在桨桩上,两人在船头奋力扳桨,另两人在船尾奋力摇橹。网船的两人在船尾也奋力摇橹,两只舢板随顺水潮流呈扇形展开,这样两船之间40米长的网口拉得像弯弯的月亮,在浮子和石柱、缸柱的作用下,网口张得大大的。

大黄鱼是集群洄游鱼类,它们始终是逆水而行,如果顺水行舟的两只拖着鱼网的舢板,网口刚好网住逆水而来的集群大黄鱼,25米长的网袋桶里会挤满了大黄鱼,大黄鱼连同网袋桶,迅即浮出水面,即使人站在上面也不会沉下去。网船上两个网手急速地拔网掏鱼,两个橹手和偎船上四人仍顺着水流奋力摇橹、扳桨。如果船速不远远超过水速,进网的鱼会被潮水倒出网口,成为许许多多浮在水面的大黄鱼。所以过去在海洋捕带鱼、拖乌贼等众多捕捞作业中,背舢板捕黄鱼是最辛苦的工种。

大黄鱼不像海鳗那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网内侥幸逃生,或被乌鲠(鲸鱼)、拜江猪(海豚)追逐,受惊吓过的大黄鱼,会奄奄一息地漂浮在水面上。

人们把背舢板捕获的大黄鱼不断地转到娘船上,娘船把大黄鱼在海洋上或卖给过鲜船、或腌制成咸黄鱼。

在渔业机械化来临之前,岱衢族大黄鱼年复一年到舟山群岛岛礁附近产卵、栖息,人们也年复一年在以岱衢洋为中心的洋面不断捕获大黄鱼。上世纪70年代后,渔业机械化迅速在渔业领域得到普及,机帆船、渔轮的渔网更大,船速更快,捕捞洋面更广更远。当大黄鱼在深海越冬时,或越冬后刚准备洄游到近海来产卵时,就被先进的鱼群探测器发现了,这些大黄鱼还来不及到岱衢洋来产卵就被机帆船、渔轮的大网陆续捕获。所以,如今难觅野生岱衢族大黄鱼的踪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