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翁雨婷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余姚地方组织隶属示意图
《余姚革命根据地》编写初衷
余姚是浙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作为红色之城、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史料,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是余姚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姚江文化丛书”包罗了余姚的山水名胜、传统建筑、民间故事、戏曲、风俗、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而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是绝不能缺席的。
2009年,市史志办决定编写一本讲述余姚革命根据地历史文化的书籍,令“姚江文化丛书”体系更完整。
市史志办收集、整理革命史料的工作长达三十多年,史料比较充分、完备,将这些史料编写出版,和社会各界、广大读者见面,也是众望所归。
《余姚革命根据地》被列为省委党校梁弄分校开发红色文化课件的重要参考书籍,是学员培训班党性教育的辅导读本。如陈伟俊为此书作的序言中写的,阅读此书,可以使我们感受到革命战士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对党对革命的忠贞不渝,为革命理想和事业不怕艰难、艰苦奋斗,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信念。
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没有了枪林弹雨和浴血奋战,但建设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严谨的史料征集与核实
《余姚革命根据地》寄托了当年在四明山上打过游击战的老战士、新四军老首长、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老同志们热切的希望,希望他们见证的那段峥嵘岁月能被载入史册,希望那片红色土地上的血与泪、奋斗与抗争能化为文字,被后人传阅。
带着老同志们的期望,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编纂委员会为《余姚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了许多努力。
主编方元文、副主编杨鹏飞在编纂之初,找到了上海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的30多位居住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洛阳等地的离休干部,通过打电话、走访的方式,向他们进行了史料征集,并请来了曾于1945年任余上县委书记的谢飞对书稿信息进行核实。
“姚江文化丛书”编委会成员章亦平为此书作了终审工作,当时他已经80多高龄,在视力不佳的情况下,一字一句地读完了全稿,并进行了认真修改,细致到每一个标点,并对书稿作了文笔润色。
编委会成员魏振纲也是一位八旬老人,为此书的史料收集作了大量工作,包括召集多次座谈会,对此书的方方面面提了许多建议,联系到了一些浙东革命根据地的老前辈,征集了他们的革命回忆录。
“史”和“实”是全书主线
作为余姚革命岁月的史实记录,《余姚革命根据地》可以称得上是权威。
本书以“史”为主线,编者严格按照历史事实组织材料,尊重历史真相,力求还原历史原貌。本书采用编年体的体例,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结构特点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查阅了市委党史研究室20多年来征集的档案资料,对当年余姚人民从“五四”运动的热潮到解放战争结束以来的历史作了一次系统展示。
以“实”为原则,此书坚持了内容的史料性、资料性和全面性,全面展示了余姚人民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结束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系统介绍了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1981年,余姚县委建立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开始对余姚地方党史、军史、革命史开展征集活动,经抢救性挖掘,留存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资料。从1982年开始,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定期编印《余姚党史资料》。随后成立的市委党史研究室十分重视做好地方党史资料的征集、保护、利用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红色四明———中共余姚历史第一卷专题集》、《共产党领导下的余姚武装斗争》、《余姚九十年辉煌历程》、《姚江怒涛》等一批地方党史基本著作和党史专题资料。
同时,通过对老革命、老领导、老同志的口述史料征集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余姚地方党史、军史、革命史资料的储备。这些都为《余姚革命根据地》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相关链接
“姚江文化丛书”于2005年正式成立编委会,由余姚市政协、余姚市文广局、余姚市文联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编写,学者余秋雨和时任中共余姚市委书记的王永康分别为丛书作总序。
截至2012年底,历时近8年,投入250余万元,“姚江文化丛书”已出版包括《姚江文化史》、《姚剧剧作选》、《姚江民间故事》、《姚江名人》(古代、近代各一编)、《姚江山水名胜》、《姚江书画》等26本图书。“姚江文化丛书”较为系统地介绍和反映了余姚从河姆渡时期到近代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是历史上介绍余姚规模最大、涵括最全面、内容最丰富的一套丛书,是弘扬优秀文化、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一系列丛书的出版是对余姚珍贵文史资料的重新梳理,也是余姚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以期姚江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充分体现了当代余姚人对姚江文化的一种自觉体认。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