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天上午,著名旅美作家於梨华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周建平摄)
“我在宁波念过中学,那是我一生中很快乐的一年,后来我在海外华文作家中稍稍有了名气,我认为应该回报祖国,回报家乡,这是我设立奖项的初衷,希望帮助年轻人坚持写作梦想。”昨天,前来宁波参加首届“於梨华青年文学奖”颁奖仪式的著名旅美作家於梨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於梨华是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之一,1931年生于上海,祖籍镇海。她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留美学子的生活,1967年问世的代表作《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被誉为“无根的一代”文学代表作。1981年,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出版《於梨华作品集》14卷,由钱钟书先生题写书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於梨华多次回国观光、考察,与祖国的亲人、作家频繁接触,并利用她在美国教育界多年积累起来的威望,致力于推动国内第一批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和交换项目。
已经84岁高龄的於梨华精神矍铄,她回忆在宁波读书的快乐时光:“我念小学、中学的时候逃难到后方去,十五六岁回到上海,再回到宁波,我们学校叫湖西中学,现在改名叫二中了,我在那里念了一年书。”
於梨华曾经唯一的志愿是做一名记者。“21岁从台大毕业后,我想进美国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但是因为英语太差通不过入学考试。后来念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新闻系,我那时候唯一的志愿是做一名记者。”
“我的写作起点是大学期间参加米高梅艺术奖征文赛。”於梨华回忆说,“有一次我经过戏剧系门口,看到米高梅公司设立文艺奖征文的启事,我想我为什么不能试试呢?当时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我在写英文小说,就偷偷摸摸地写,还请教同屋的美国女孩一些语法问题,她问我在干什么,我也不敢讲,就说在写一个作文,要交稿。”於梨华还谈到一个小细节:“在投稿截止日,我最后一个去戏剧系交文章,交了之后又想起来还有一个字写错了,问能不能拿回来改,得到的回答是‘不行’。”两个月后,校长室秘书写了一封信通知於梨华得了一等奖。“这是我写作的起点,打败了所有美国人写的英文作品。”於梨华这个短篇小说《扬子江头几多愁》当时得了1000美元奖金。“其实这篇小说现在看非常幼稚,完全像现在的肥皂剧,可当时米高梅公司老板亲自颁奖时还说‘你写得这么动人,评审委员会的人看得都哭了。”
“於梨华青年文学奖”是针对青年作者设立的一个奖项,於梨华说,“设奖就是想鼓励年轻人要有耐心,不要急着成名,写作的时候要投入百分之一百的精力,不是今天写了,明天就出名了。你有好的东西,最后总会有人发现你。多读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这样才有雄厚的底子,不然的话一下子就写完了,也许你明年就被人忘记了。我30岁到50岁之间写的东西最多,那时候经历丰富,可以写得快,也可以写得多。”宁波日报 记者 陈青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