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2-25 09:11:01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曹厚德先生近影(李广华 摄)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曹厚德的印章钤拓(李广华 摄)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沙孟海题写的“大松石”

听曹厚德讲大松石的前世今生

“大嵩石矿址”碑现状(李广华 摄)

李广华

几年前,曹厚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无意间谈到大松石(亦称大嵩石),透露他与大松石的些许渊源,听来奇险曲折,耐人寻味。前不久的一个午后,阳光照进曹先生的书房,暖洋洋的,我将采访所需的问题写在纸上,他端坐在写字台前,一一解答。我边听边记,采访时而寂静,时而激昂。

85岁的曹厚德先生虽然身体羸弱,但思路清晰,表达明确,几十年前的往事,回忆起来仿佛如昨,只是近年来听力急剧下降,听不清对方的话语。越听不见,越难以判断自己所发声音的分贝有多高,怕你听不到,他的话语便越显高亢。当翻到早年刻的一枚印,曹先生不自觉地用朗诵的口吻高声念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一刻,我想,在他瘦弱的身体里,究竟蕴藏了多少学问和能量?

以开创宁波工艺美术事业而受到社会广泛尊敬的曹厚德先生,不仅培养出一大批工艺人才,而且第一次将甬地的朱金木雕、骨木镶嵌、泥金彩漆等工艺系统地归纳、命名,他本人也在佛造像、绘画、书法、篆刻、诗文辞赋、文保等诸多领域,深有造诣。仅他所题写的名胜、匾额、对联等书法作品,在各地的景点、古桥、老街、寺庙等,便有300多处。在他装订和尚未完成的十余本印谱中,几千枚钤拓,金石味浓,风格多样,据他讲,很大一部分是用鄞州大松石镌刻的。

1962年初,一心钻研篆刻的曹厚德,无意间购到一本清乾隆五十一年印制的古籍《篆刻针度》,在卷八《选石》中介绍印石16种,大松石排在青田冻石、封门石后,列第三位。书中写道:“大松石,出浙江宁波府大松所。其质类玉,间有洒墨黑斑,文采流丽,真者稀少,假者烧斑伪造,最可乱真,不足贵也。开采时,必以牛祭,后戚南塘以羊易之,此石遂绝。后人呼此石为羊求休。”

既然乾隆年间有记载,而且有“其质类玉”、“文采流丽”之誉,说明早在清代或之前,大松石是有开采的,且在少数文人间流转过。那时,年轻的曹厚德,对大松石还一无所知,他需要的是刻印章的石料。拿着古籍去问父亲:“大松石是什么样的石头?”开招牌店的父亲虽然文化不深,但也算和文化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熟知家乡鄞地的风土人情,对大松石也略知一二,父亲告诉他:“我的工作台抽斗里有我自刻的印章,是大松石同类玉石刻的,你看看。”说着,父亲拿给他看。

那时,曹厚德所领导的工艺美术研究所正为开发本地特色产品但缺乏原料而犯愁。这一线索让他兴奋起来。他写信给当教师的幼年玩伴朱雨祥,想了解大松石的情况。没过几天,朱雨祥回信告诉他,大松石产自羊球休山,距离自己家很近,可以陪他前去勘察。通过朱雨祥,曹厚德找到一名老石工,老人说幼年放牛时挖过这种石头,但现在记不清位置了。转悠半天,普通石头看了不少,可还是没找到能刻印的大松石。

明明古籍上有记载,可为什么到现场却找不到呢?曹厚德不甘心,只好求助于在宁波市二轻局搞地质的老朋友肖辉。

“要想找到大松石,必须先找到矿苗,就是从山顶上滚落的石头,对应着可以确定矿洞在哪里。”按照老肖的指点,曹厚德通过滚石,找到一个矿洞的坑。说是矿洞,其实就是不到一米深的坑,里面竟是原矿石,他凿下几块带回去辨认。

在得到确认后,曹厚德考虑该如何开采,老石工告诉他,开采好办,难就难在没有炸药和雷管。

对于一个工艺美术行业的艺人来说,炸药、雷管是个陌生而敏感的词,这与他的职业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哪里去弄啊?老石工给他出主意:想弄炸药,先要到公安局登记办手续。

炸药属于危险品,要远离城市存放,仓库设在奉化的一个山脚下,运输是个大问题。曹厚德和厂里搞供销的小傅骑上自行车,带着批文,赶往几十里外的仓库去取。曹厚德驮一包500只装的雷管,小傅驮一箱25公斤的炸药。看似不大的包裹,在他俩看来却重似千斤,两人捆了一道又一道,小心翼翼地推着炸药和雷管上路了。

翻越王家岭时,在一个转弯处,由于坡度大,加上心里紧张,自行车速度没能控制好,小傅连人带车斜着朝马路边冲去,重重地摔在地上。眼睁睁地见他摔倒,曹厚德脑子“嗡”地一下,接下来是一片空白。等他缓过神来,定睛一看,炸药包还牢固地捆在车子上,可小傅的脸和手脚都擦出了血,眼镜也摔碎了。他跑过去搀扶起小傅,安慰安慰,就近赶到裘村医务室进行包扎,又找两个农民帮忙继续上路,翻松岙,过邹溪,总算在天黑前抵达……

随着传统手工艺被现代工业所取代,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竹编厂业务量越来越少,生产吃不饱。研究所决定由他们来开采大松石,加工工艺品。从1964年起,两年多时间内,他们开采矿石,做印章料、摆件等,出口日本。

过去只是在零星的典籍里有记载的大松石,如今经过选矿开采、加工打磨,牛角冻、蛋花冻、凝墨冻、羊脂冻、豆沙冻、玛瑙冻、象牙白,以及洒墨黑斑石,晶莹剔透,似凝脂而若隐若现的斑点冻膏,一一呈现在金石爱好者面前。爱好者将大松石与寿山石、青田石等名石并列摆放,收藏欣赏。更让曹厚德兴奋的是,这毕竟是家乡的特产,开采出来,能出口换汇,还能满足像他这样的金石爱好者需求。

工人切下的边角余料,曹厚德捡回来,再经过切割打磨,成为章料。上手试刀,他首先有种亲切感,被家乡人直接称呼为玉石的大松石,质地比寿山稍软,比青田稍硬,受刀润性足,更适合刻细朱纹而不易断。

可毕竟知道大松石的人还不多,家乡的美玉更多的时候还躺在地下,即便是篆刻界人士也知之甚少,有些根本就没听说过。

如何扩大影响,把大松石宣传出去?他多次找到文化界人士商量办法,也用大松石给自己所熟识的上海、杭州文化界名人刻印,赠予他们。

经沙孟海先生介绍,曹厚德找到生活在上海的宁波籍收藏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常务理事秦彦冲先生,随身带去大松石,请他鉴别评价。秦先生在典籍里曾经看到过关于大松石的论述,对家乡能有如此美玉也是打心眼里感到自豪。看到曹厚德带来的章料,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看了半天,让他把石头留下来。秦先生亲自将这块来自家乡的毛石做了认真打磨,并动手刻了一枚曹厚德的名章,边款刻着:“公元千九百六十六年三月试新坑大嵩石,厚德同志属,彦冲刻于沪寓”。这枚印,被曹厚德视若宝贝,每与同道谈起篆刻时,才拿出来示人。在他看来,这是篆刻名家对大松石的一种最好的肯定。

 [1] [2] 下一页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