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27日的《镇海报》,每张售价250元法币。
《商情》栏目及公告、广告
从商情看物价民生
这份《镇海报》的第二版有个《商情》栏目,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价格清单。
部分摘抄如下:
银钱币
法币,开盘五元六角,收盘五元一角。20角铜元兑换三千文,并需手续费三十文。
棉纱市价
10支反手荷兰蜂二百七十九元,10支顺手荷兰蜂二百八二元,12支顺手荷兰蜂二百九十七元(以上每件价格)。高上白每元三斤四两,每斤三角四零八;上白每元三斤六两,每斤三角九分八。
金银币
门售赤金一百八十元,收进赤金一百七十二元;门收纹银一元六角,收进纹银一元二角。
面粉市
金鸡,八元零一分;福寿,八元零五分;绿牧童,五元零五分;绿平安,思源八角五分;红平安,三元九角。
粮市
象山陈野稻,十二元八角;温细干,十二元五角;温粗干,十一元九角;本早米,九元一角至十元;本早糙,八元五六角;姚麦九元三角至九元六七角;绍麦,九元二三角。
油市
菜油,廿七元;生油四十元零八角;苏油,三十元;分桐油、本青油,三十三元(以上每担价目);岛生油,三十一元;岛豉油,三十六元;小连豆油,三十七元(以上每百斤价目);生油,三角三分六;菜油,三角三分四;豉油,两角九分六(以上每斤价目)。
糖市
太古一号白,三十八元,三号白,三十七元;天津红,三十一元;五羊磨砂,三十二元;五羊粗砂,三十一元八角;赤砂,十七元六角。
南北货
昌平桃,二十二元八角;马头桃,念二元八角;南桃,二十二元八角;湖莲,七十六元。
稻米和面粉是主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由报纸所载可以看出,1938年,稻米市场价最贵的一斤12余元法币,便宜的一斤只要八元多一点,换句话说100元法币可以买到十斤左右的大米,面粉价格也差不多如此。
这些是抗战初期日常商品的价格。然而,从抗战后期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物价越来越离谱,这与国民政府法币政策有着极大的关系。
法币,是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发行的国家法定货币,由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
法币的发行,目的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国内经济秩序。法币初期与英镑挂钩,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并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制兑换,以确保汇率稳定。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1年英美参战前,日本为破坏中国后方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的货币收兑法币,再以走私物资套得法币,送往上海兑取国民政府的外汇。国民政府分别从英国及美国得到超过一千万英镑及五千万美元贷款,但仍不足以支持法币汇价。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取消无限制外汇买卖。于是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
“从法币历年的发行量可以看出法币的贬值程度。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也使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趋于崩溃。”孙善根教授表示。
法币呈大幅度贬值趋势,在另一份老《镇海报》中也有体现。区档案馆保存的1947年4月27日《镇海报》写着:“今天一张售国币二百五十元”。二百五十元法币此时只能买一份报纸,而按1938年6月18日《镇海报》商情里的购买力,能买30斤大米或面粉,贬值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