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亿元,增长6%;财政总收入65.6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1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40874元和22400元,分别增长9.7%和11%。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美”宁海、实现跨越发展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项目攻坚、环境提升、基层治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持续提高,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克难奋进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华电厂产值锐减的情况下,主动作为、统筹施策,深处着力、精准发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有好,多数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全市平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亿元,增长6%;财政总收入65.6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1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40874元和22400元,分别增长9.7%和11%。
致力于稳增长促转型
以服务企业为着力点,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大力开展“进企业、强服务、破难题”专项行动,坚持要素、服务、配套“三个优先”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698个。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剔除电厂因素,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0.2%,文具、五金机械跃升为百亿产业,生命健康、通用航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兴起,顺利通过通用机场省市验审和低空航线飞行验证。大力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升格为市级发展平台,宁波生物产业园创新中心挂牌成立,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园成为全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入选省级特色品牌园区。实施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增速全市领先。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商贸体系不断完善,物流园区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型汽贸城加快构建,森林温泉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伍山海滨石窟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部经济、会展节庆、电子商务、邻里中心等新型业态加速培育,4家企业总部大楼成功落地或开工建设,举办县级以上大型节会活动43个,会展成交额达到6亿元,增长8.1%。现代农业扩量提质增效,增加值增长1.5%。三门湾现代农、渔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被列为国家试点项目。新建农业示范区2个、精品园4个、标准化粮食功能区1万亩。制定出台全市首个农家乐行业服务标准,建成百家休闲农居,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扩大有效投资为主引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成立十大项目(产业)指挥部,狠抓清零拔钉、清障提速和项目开工率,强力推进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转型升级和民生保障的重大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以上,增长18%以上,增速保持全市前三。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注重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撬动民间资本投向实体领域,社会投资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主动对接浙商甬商和战略投资者,中国梦想城、电动汽车、高清制油等一批高精尖项目成功签约,甬商家具、中瑞生产技术中心、数码城等一批总部型、创新型、功能型项目顺利落地。全年实到外资1.1亿美元,引进内资27亿元。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聚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实施“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域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区域性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全年治水投资20亿元,为历年之最。前童、深甽入选浙江“治水美镇”,下洋涂围垦工程荣膺国家“大禹杯”优质奖。以“四换三名”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投资67亿元,增速高达20%,完成食品罐头、金属表面处理等6大重污染行业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54亩,启动建设电商产业园,上线运行淘宝宁海馆。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实施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推进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入驻科创中心各类创新机构4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19家和169家。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45%,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排名跃居全省第8位,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现场考察验收。强化人才支撑,突出柔性引才、住房留才,实施赋予企业更大主导权的人才住房政策,引进“人才带项目”7个,服务宁海发展的“省千”以上人才达到9人。
致力于强改革激活力
把深化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开启政务服务网宁海平台,完成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布,权力事项精简幅度达到53.5%。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成立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中心,推行联合审批、移动审批、代理审批,成功打造工业类社会投资项目100天高效审批全流程图。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整合卫生和人口计生、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职能,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房屋征收办公室,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进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以市场化、便利化、绩效化为导向,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工商登记制度,评选工业“亩产英雄榜”,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全市率先构筑城乡货运公交,小微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服务外包在全省推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水务、商贸、交通和旅游四大集团公司。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导入PPP、债券、股权合作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全面实施农村普惠金融,成功发行14亿元城投债,获得国开行56.7亿元棚户区改造贷款授信。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5.5%。
致力于抓城乡重统筹
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强功能、显特色、优环境,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建新和改旧。城市六大功能区块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六大节点改造扎实开展,新世纪现代商务区“城市客厅”功能显现,西子国际、香港城、招商大厦等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城隍庙周边地块、唐安李和桥下潘等旧城旧村改造有序实施,颜公河引水、清淤、截污和调蓄池工程全线铺开。桃源北路首条“绿波带”作用明显,兴海路、金水路、平安大道改造等扎实推进,“一环五纵十横”城区路网全面拉开。成为首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县。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一镇一品”加快打造,岔路、西店、深甽入选全国重点镇,龙宫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岙、力洋等6个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总量居全市之首。“三村一线”创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有效推进,新增市县级全面小康村19个、特色村9个,76.8%的村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势如破竹推进“三改一拆”,狠抓集中拆违和“无违建”创建,大力拆除非法广告牌,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拆改任务。深入抓好黄标车淘汰、禁燃区建设、“油改气”等各项工作,开展“一打三整治”“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涉渔“三无”船舶整治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达到17个,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加快大交通体系建设,链接宁海东部的花山隧道提前贯通,辐射浙江中部的城区至深甽全国首条风景道进展顺利,沿海高速复线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开工建设。甬台温输气(油)管道宁海段铺设基本完成,中广核一市风电场并网发电。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扎实开展,信息通讯迈入4G时代,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工程加快实施。
致力于惠民生促和谐
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民生投入仍然高位增长,占财政总支出高达72.3%。12项人大代表票决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教育现代化、均衡化水平不断提升,奖教惠师、阳光招生等政策有效实施,高考成绩连年攀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新技工学校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上联下沉成效明显,县级公立医院全部与大院名院合作办医,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有效实施,以药养医全面取消。文化、体育等加快融合,基层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前童元宵行会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创新举办中国(宁海)运动休闲大会,获评首届中国户外最佳基地。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就业创业渠道更趋多元化,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创业实体7700个、就业岗位1.6万个。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新推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1.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2年每年提高10%。建成保障性住房30.6万平方米。养老事业和产业联动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加速兴办,新增养老床位1280张。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以制度化、常态化、法治化为导向,构建形成“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村务权力清单36条”成为依法治村的全国样板。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连续十年下降。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四连降”。建成省示范文明县城,圆了十年“创建梦”。
致力于优服务提效能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摆、切实整改“四风”问题,努力在转作风、促发展上求实效。大力开展“实干破难提质”专项行动,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攻坚突破,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高效推进了一批事关全局的改革事项和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廉政工作。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实施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三公”经费下降35%,完成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这一年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各方面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干部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宁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不快,工业亟需改变“一家独大”格局,经济新增长点培育不足、拉动乏力。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交通出行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综合治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一些公务人员担当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力,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2015年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美”宁海、实现跨越发展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项目攻坚、环境提升、基层治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国华电厂产值继续下滑等诸多因素,按照自我加压、追赶跨越的要求,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持续提高,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工作中,必须强化一个要求、优化两条路径、深化三大载体。
强化一个要求,就是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抓落实也是“空招”。对中央、省市和县委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强化“双底线”、勇于“挑担子”,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干好工作、践行诺言。
优化两条路径,就是坚持向改革创新要红利、要动力,坚持以转型升级提质量、提效益。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创意创造、社会财富汇聚宁海。把转型升级作为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工作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打好“一二三四五六”组合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三大载体,就是要深化“重大项目攻坚年”、“环境整治提升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始终坚持“项目为纲”,以大招商汇聚追赶跨越之势,以大平台增强发展承载之力,以大攻坚落实项目建设之功,决战当下、决胜未来。始终坚持“环境优先”,更加突出软硬并重、标本兼治,更加突出各方联动、综合治理,让宁海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始终坚持“固本强基”,尽心尽力抓好百姓增收、公共服务、社会平安等基础工程,牢牢兜住民生底线,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