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今年的大学生又在四处找工作了,这些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已经是90后大军。在首次职业体验中,很多毕业生反映工作第一年最痛苦,而这也是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
大学生们在就业、择业时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又是如何千方百计寻找心仪的工作?记者联系了几位90后应届毕业生,听他们讲讲找工作路上的那点事儿。
“任性”放弃父母安排的优越工作
在同班同学还在四处乱投简历的时候,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广电专业的丁燕显得有点“任性”,她推掉了父母早已为她安排好的银行工作,执意要留在宁波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一次校内宣讲会上,丁燕对某知名舆情监测公司“一见倾心”,随即投了简历。
经过面试和复试,丁燕顺利地进入了心仪的公司,可还没高兴两天,一个严峻的问题就让她差点打了“退堂鼓”。
丁燕的公司离学校很远几乎横跨半个市区,而她的工作性质是长期“两班倒”,夜班要上到晚上11点。这打乱了她原本住校的计划,不得不心急火燎地四处找房子。由于始终找不到心仪的住所,沮丧的她甚至想过“找不到房子,就回家”。
最后,丁燕选择了与三个女生合租,一个月房租平摊下来不到500元,在她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不过,四个人得挤两张1.5米的床。
丁燕的工作是监测网络舆情,每天对着电脑一盯就是4个多小时,时间久了眼睛又干又涩,只能随身带着眼药水。天气越来越冷,晚上下了夜班大街上空无一人。丁燕说:“我很害怕走夜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回家,感觉很心酸。可这毕竟是我自己选择的工作,我会坚持下去。”
公司的实习工资每月1800元,为了省伙食费,大伙凑钱买了电饭煲,不会做饭的她们经常煮些玉米番薯,丁燕说:“比叫外卖省钱多了。”
自信满满却遭面试“滑铁卢”
该校经管学院的杨佳鑫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却一直向往物流方面的工作。大学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她,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霸”,不光成绩优异,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也很出众。
杨佳鑫一向做事有计划,很早就通过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对相关企业的了解,锁定了自己最向往的一家物流企业。投了简历后,不出意料地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时,她信心满满,侃侃而谈。意外的是,面试失败,自尊心受挫的杨佳鑫一个月都没去找别的工作。
周围的同学陆续找到了实习的工作,杨佳鑫有点心急,开始广投简历。她先后向快递、餐饮、家饰、家纺等多个行业的公司投了简历,还真有几家企业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反而让杨佳鑫冷静了下来,她在综合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个人的发展定位后,最终选择了宁波本地某知名的家纺企业,成为了他们的一名销售助理。
刚实习没多久,杨佳鑫就碰到了公司的大型内购会,被紧急调去帮忙。因为价格优惠,内购会吸引了很多宁波本地大妈疯狂抢购。“我是北方人,听不懂阿姨们在说什么,一整天耳朵被叽叽喳喳的声音轰炸着,不过总算是听懂了一个词,‘小娘’(意为小姑娘),那是在叫我哩!”为了尽快适应,杨佳鑫向公司的本地同事学习宁波方言。
杨佳鑫的工作很忙,每天6点就要出发,倒一趟地铁转一趟公交再搭公司的班车上班,在路上就要花两个多小时。晚上下班到寝室就8点多了,却还不能休息,她每天必须完成公司的培训任务,看学习视频,写心得体会和总结,最近还要准备期末考试。
快凌晨了,杨佳鑫才躺到床上,而过不了几个小时,她又要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奋斗。杨佳鑫希望明年6月能顺利转为正式员工,这样每个月的薪水会涨到4000元,她深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专业对口也要专业过硬
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机电学院11电自4班吴光宇的心也越来越紧。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每年的9月~12月是企业招聘的高峰,而春节往往成为分水岭———为了抢生源,一些大企业通常赶在春节前完成招聘,所以,年前这段时间特别关键。但是吴光宇发现,年前的工作并不好找。2014年一些往年的“招聘大户”大幅削减了计划,他猜测,“可能是企业考虑到要发年终奖吧。”
理工科出身的吴光宇一直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向4家公司投了简历,在宁波会展中心参加了3场招聘会。已经被几家公司相中的他不太满意,“这几家公司上班地点太偏僻了,还需要熬夜加班。我还想再多投几家看看。”
人文学院日语专业的刘珊,一直对外贸方面的工作情有独钟,没想到面试时人事经理要求用英语自我介绍,杀了她一个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她结结巴巴地讲了一两句就说了“sorry”。口语方面的薄弱,使刘珊在几番尝试之后,不得不放宽了简历的投放范围,开始漫无目标地尝试,最近虽然收到了几家单位面试通过的消息,但她仍觉得还会有更好工作机会,想再对比几家公司,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
宁波大红鹰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董丽君提醒:“第一年是职业的磨合期。职业生涯需要规划,第一份工作不能马虎,首次的职业体验和经验将伴随你全部的职场生涯,并影响你以后找工作。”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28万,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称号。而到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继续创新高。吴 彦 王轶群 唐晨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