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10年间尝遍人情冷暖 28岁女子“遗体捐献”的背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01 08:15:11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久违的温情

汤春芳如今住在横街乌岩村。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挣钱了,留下来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偌大的村庄只有90多人,空出来很多农房。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好,又安静,适合养病。更重要的是,这里每个月的房租100元。虽然房子简陋,但对于急需要钱看病的汤春芳来说,省钱才是最重要的。

两个月前,汤春芳从当时租住的鄞州集士港镇湖山人家小区,搬到了这家农舍。房子是住在湖山小区时的邻居杨存国夫妇帮忙找到的,房东吕农良帮她从村民手里租过来。两层楼结构,汤春芳和她的母亲就住在一楼。

得知她的遭遇,这些善良的老邻居除了帮她解决住宿外,还开始发动身边的朋友向她伸出了援手。

杨存国夫妇的女儿已长大成人,两人退休后颐养天年。老杨的老伴张阿姨记得,楼下一个男孩,经常一个人在小区玩耍,弄得灰头土脸的。有一次问他,咋没大人陪着?孩子说,妈妈病了,在医院。

几天后,汤春芳出院回来,连上楼梯的力气都没有,张阿姨恰巧碰上,帮忙扶上楼。

“你病了为啥不告诉我一声呢?”汤春芳至今还记得这句话。“我们非亲非故的,怎么好说呢?”当时她很吃惊,只好嘴上说,“没啥事,小病。”

几天后,张阿姨邀请她到家里坐坐,临走时塞给她3000元钱,要她好好去看医生。

“我当时简直蒙了。”汤春芳说,这些年,她真的不知道被人关心的滋味。出门时,她悄悄地将这些钱原封不动地放到了沙发角落,她实在没有理由接受别人的这份好意。几分钟后,张阿姨来敲门了,“这是给你看病的,你别介意。你还那么年轻,路还长着呢。”

母爱般的温情让汤春芳无法拒绝。这些年的委屈、心酸,终于有人听她倾诉。从此,这对善良的夫妇像待自己女儿一样对她。夫妇俩有一个与汤春芳同年龄的女儿,有了幸福的家庭,看到她,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一样。

得知湖山小区的房子即将到期,汤春芳无力续租,杨存国四处给她寻找合适的住处。考虑到费用和养病这两个因素,最后找到了乌岩村深山里的这处房子,房东吕农良也是多年的朋友。

一天时间,老杨夫妇和朋友吴全伟等人,帮她搬了家,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全部备齐。

山上没有自来水,老杨从附近找来一只废弃的水缸,和朋友费了好大劲才搬回家里。从此,挑水的担子就落在了吕农良的肩上。汤春芳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她母亲年纪也大了,每隔几天,老吕就会挑好满满一缸水,来回几百米的山路,他要跑好几趟。

汤春芳每天要出村到3公里外的横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针,附近的知青博物馆馆长叶亦通有空就派出车子前来接送。

每隔几天,老杨夫妇和朋友就会去山里一趟,带上蔬菜水果,大米和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有的还塞上几百元不等的钞票,以解她上海求医的燃眉之急。

最后的心愿

宁静的山村生活让她渐渐平静,身体也轻松不少,但她不知道,受伤的心还有没有痊愈的一天。她常常会想起两个孩子,虽然一想起来,心就会痛,但回忆总是挥之不去。毕竟儿女双全,曾经是她的骄傲,她的寄托,如今,两个孩子都跟他们的父亲走了。汤春芳不怨孩子,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哪一天自己说走就走了,是没有能力抚养的,但她对孩子的父亲不放心。

那些好心的叔叔阿姨经常来看她,陪她聊天。她觉得,他们给她讲了很多外面发生的事,教了她很多人生的道理,不像以前,人虽在外面,却只盯着眼前的丈夫孩子,柴米油盐。

因为严重的并发症,汤春芳还必须去上海进行抗结核治疗。两个月去一趟上海配一次药,费用近1万元。

汤春芳的病是个漫长的过程。上海的医生说,必须每天打针吃药,坚持两年病情方可慢慢好转。等结核控制后,还要进行左肾切除手术,膀胱也要部分切除,如果病情再恶化,后果就难以预料。

汤春芳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父亲是种田的,哥哥做木匠,微薄的收入无法支撑她长期的治疗。她不得不面对随时可能因停药而出现的意外。

不过,在这个不属于她的城市角落,还有这么多的好心人,这让她甚感欣慰。几天前,她提出了身后捐出遗体的意向,家人也给予支持。虽然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但她显得异常的平静。

这是她最后的心愿。她觉得,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她存在的意义;在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总得留下点什么。

除了这个生命的礼物外,她还给所有年轻的,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一点忠告:千万别走她的老路,世界很大,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趁着年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学点东西,就算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也不能把一切都搭进去。等自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后,再认真找一个靠谱的,懂得珍惜的人,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