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鄞州非遗馆实现"变身" 动态展示让非遗"活"起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04 09:31:2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非遗传承人向学生传授竹编技艺。 记者胡龙召摄

  说起位于下应街道湾底村西江古村的鄞州区非遗馆,知道的人恐怕并不多。这个建于2008年的非遗馆,原先只是展示宁波非遗项目的图片和实物,如今金银彩绣、草席编织、灯笼扎制、泥塑、竹雕等22个传统手工类非遗项目入驻该馆,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感兴趣的市民还能亲自体验一把。鄞州区文化馆副馆长陈素君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这些非遗项目进行‘捆绑’式的动态展示,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非遗,让非遗真正地‘活’起来。”

  据了解,焕然一新的鄞州区非遗馆将于本月6日正式开馆。

  现场体验非遗制作技艺

  昨天下午,在鄞州区非遗馆的二号馆内,11岁的薛馨语在香包制作非遗传承人郭玲妹的指导下,正一针一线缝制着手中的香包。

  小姑娘手里的这个“心”型香包已初具雏形,她得意地告诉记者:“等做好了,我就把它挂在我的书包上。”

  薛馨语就住在湾底村,“我昨天也来了。”前一天,她在非遗馆还体验了刺绣和面塑,让她津津乐道的是,“面塑我以前只是在书里看到过描述,这一次我还动手捏了一个兔子”。而与薛馨语同来的小伙伴许心怡则兴奋地表示:“寒假里,我每天都要来。”

  在非遗馆“坐镇”的两天时间里,郭玲妹已经收了10多个“徒弟”,基本上都是学生。“年轻人嘛,学得也快。”她给记者看了一只蝴蝶形状的香包,如果不是她提醒,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精致的香包竟出自一个男生之手。

  非遗传承人急着找徒弟

  68岁的叶良康是鄞州竹编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的麒麟、孔雀等竹编制品颇能体现老叶的精湛手艺。

  提起传承人,老叶是既欣慰又有些无奈。欣慰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孙子对竹编有兴趣,并开始跟着学了”;无奈的是,“要学到精髓,起码得四五年时间”,老叶担心,四五年之后,自己眼睛就不好使了。

  老叶从事这一行已经有52个年头了。“掌握这门竹编技艺,你要会美术、木工、雕刻、油漆等,不容易啊。”

  与老叶已经找到传承人相比,箍桶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宏义就不是那么幸运了。他有些茫然地表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门手艺会不会有人来传承。”

  陈宏义家五代箍桶,这么多年,陈宏义一直没舍得放弃这门手艺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家族传承的历史渊源。他放下手里的活,抬头说,“我两个女儿不会学,我也是多希望能找个徒弟呀。”

  陈素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非遗项目确实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她心里还藏着一个希望,“市民来到非遗馆,在关注这些非遗项目的同时,说不准会有人愿意来学,甚至是传承非遗技艺呢。”  □宁波晚报 记者梅薇 通讯员 金慧君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