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连科”景泰蓝熨斗。记者 崔引 摄
近日,位于鄞州区潘火街道的蔡氏宗祠里出现了两家民办博物馆———锡镴器博物馆和熨斗博物馆,由收藏家陆继勇和赵雪林创办,分别展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200多件锡镴器和300多个熨斗。据了解,农历新年过后,两家博物馆有望在夜间对市民免费开放。
锡器不易保存,早期的极罕见
蔡氏宗祠始建于158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宁波现存最大的祠堂,属于男女合祠。锡镴器馆位于宗祠正中的“男祠”,展区面积1200平方米。“你看这个锡烛台,下面是大象,上面是瓶子,所以取名‘太平有象’。”一对民国时期的锡烛台造型可掬,工艺精湛。一个化妆盒上绘以石榴和松鼠图案,还镶嵌着宝石,“这是寓意多子多福,打开盖子里面还有镜子。”为了筹备这个博物馆,陆继勇从收藏的2000件锡器中挑选了200件展示陈列。展品年代跨度从战国到民国,分文房、茶具、祭器、梳妆用品等四大类,并布置了酒坊和打镴两个场景,展示锡器的精美工艺。
留存至今的锡器中,早期的极其罕见。原因就是锡器在土中深埋千年以上之后大多变成了粉末,消失得无影无踪。“保留下来最多的是清代、民国的作品和日用品。主要是壶具、茶具和文具。”此次在博物馆展出的不少日用品,如民国的“诗文六边温酒壶”和“锡暖壶”,主要用来富贵人家的酒菜保温,相当于现在的保温瓶,让陆继勇不禁感慨:“古人的生活得比我们精致得多。”
为什么不少历经百年沧桑的锡器看上去都没什么变化?陆继勇解释道,这都是“金火漆”的功劳。“在晚清以后流行用一种金火漆来漆饰锡器,金火漆由土漆加密陀僧熬制而成,漆在物体上粘得牢,能速干。”
据了解,锡镴器皿制作这一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在2012年被列入宁波市“非遗”名录。
中国是第一个发明熨斗的国家
熨斗馆位于“女祠”,展区1000平方米,展品180件,为赵雪林3000多件藏品中的精选。展品展示了从汉代到近代的熨斗演变发展,设有汉唐宋元厅、明清厅、近代厅、西方厅等4个展厅和民国裁缝场景雕塑。其中汉代龙纹特大青铜熨斗、清代双龙抢珠海水纹熨斗、清代宁波刘生记造英烈街九十五号熨斗等都具有宁波地域特色。
“中国古代的熨斗比外国发明的熨斗早了16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从汉代开始就有青铜熨斗,一般用来熨烫丝织物,但也只有王公贵族家里才会用。”现场展出的一只汉代苍龙教子青铜熨斗,在2011年7月8日央视的《寻宝》栏目来奉化时,曾受到专家的肯定,并认为赵雪林的熨斗收藏量和品质为全国之最。除了普通的熨斗之外,还有少数几个“私人订制”的景泰蓝熨斗,“这些应该是出口到国外去的,你看表面有非常多的中国元素,比如红宝石、琉璃和翡翠,专门用来熨烫丝绸质地的衣物。”
说起和熨斗的缘分,赵雪林坦言还是受“宁波帮”的启发,“宁波的红帮裁缝全世界有名的,熨斗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展品中,还有不少由红帮裁缝从西方国家带入到中国的熨斗,“虽然西方的熨斗历史没有我们长,但是他们发明了熨斗之后,对中国现代熨斗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东南商报 记者 林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