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昨天举行代表团联组专题审议,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建设、监管。
民间“打油诗”折射农村水质变化
市人大代表、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书记钱建康发言时,先念了首在民间传唱多年的“打油诗”:“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
钱建康认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他建议,要全面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摸清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主要类型、排放方式、对水体污染程度,并区分轻重缓急,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政府应加大财政补助
昨天的会上,不少代表都提到了关于治理工程的资金问题。市人大代表、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童青燕谈到自己在乡镇调研时,总能听到村干部们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按照治污工程建设,整个系统正常运行需平均每村投入250万元~300万元左右。即扣除市县补助外,每个村要自筹50万元之多。对宁海农村来说,压力确实够大的。”童青燕说,去年在资金募捐方面,就是靠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童青燕建议,市政府加大财政补助比例,使资金比例按照市30%、县50%、镇(村)自筹20%配置,帮助解决县乡承担资金压力过重的问题。
副市长林静国在听完代表们的发言后表示,市里将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年后在奉化召开一次现场会,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东南商报 记者 陆麒雯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