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寒曦(右三)进行公益宣传。
43岁的许寒曦有两个身份:平日里,她在市康复医院从事科教工作;双休日,她就变成一名义工。
自2008年3月加入义工组织以来,许寒曦一直在参与、策划各类公益活动。回顾起6年多的义工生涯,她认为做公益不为别的,只为了收获一份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快乐。
因为快乐加入义工
许寒曦说,没有加入义工之前,她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家庭。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较为单一,长年累月下来,注意力容易被生活中的某些不幸和牢骚掌控。
2008年,帮办慈善义工大队进市康复医院,为残疾儿童捐赠图书。尽管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义工们阳光灿烂的笑容宛如一粒种子播进了许寒曦的心里。“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可以像他们这样去帮助别人,去收获快乐。”许寒曦说。
说起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许寒曦给自己的打分是“不及格”。“那天特别冷,我们在二百商城前的广场为贵州灾区义卖募捐,因为是第一次,非常胆怯。当市民来询问时,我甚至手足无措,活动结束没有卖出几件衣服。”许寒曦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但队友们一直鼓励她,让她不要泄气。
尽管过去了很多年,义工们在寒风中搓手蹦跳,脸上笑容依旧的画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刚加入义工组织时,身边有些人不理解。“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是不是太空了’,有些人甚至觉得做义工是为了出名。但我仔细回想加入义工的初衷,仍旧是因为不断收获到的快乐,让我觉得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因为感动更有激情
当义工苦不苦?许寒曦向我举了例子。去年“衣循环”期间,她跟着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9名志愿者去洗涤公司整理衣物。“我们走进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服装。别看叠衣服很简单,八九个小时站下来,双手不断重复机械动作,小腿和手臂的酸痛感使得后两天上楼梯和提笔写字都困难。”
身体虽然劳累,但眼睛、耳朵、心里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感动与幸福。也正是这些感动让她可以六年如一日,甚至比之前更有激情。
2009年,她去看望一位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这位30多岁的男子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遭遇不幸后没有放弃。他自学电脑,因为手指无法敲击键盘,就用上臂力量带动手掌,用第二指关节打字。“现在他已经是帮办大队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系统后台管理,无法想象他现在的熟练操作,是多少次艰苦练习换来的。”
助老是帮办慈善大队的一项主要公益活动。这几年下来,许寒曦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敬老院了。令她很感动的是每到一家敬老院,老人们都早早等候在大门口。“有些老人物质条件并不差,但见到我们就像过节与子女团聚一样开心。有些老人许是孤独久了,不太爱说话,脸上的表情也没多大起伏。我们就陪着他们看看越剧、晒晒太阳,去看望的次数多了,他们也就对我们笑了,这让我们觉得特别欣慰。”
因为收获选择不放弃
公益圈里有一句话很流行,叫“助人者自助”。刚加入义工大队时,许寒曦对这句话并不理解。现在回想起来,成为义工对她的工作、为人处事方面都有提升,甚至超过了对受助者的帮助。
2014年,许寒曦组织策划了“坐地铁=做公益”,倡导宁波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为了使活动得到实质性的成效,她连续12天组织了百余位义工参与活动,从前期招募义工、开展培训,到后期的总结等,她全程参与,那次活动也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义工们共为“绿行家”地铁公益基金募集到爱心款近3万元。
“以前,我总喜欢坐在最后面,不敢抛头露面。加入义工组织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也学会了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倾听和处理问题。”
随着社会各界对义工活动的了解和支持,有越来越多人立志成为义工,也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将实现社会责任看做是跟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大事。
许寒曦喜欢梵高的一句话: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朵茉莉,通过公益活动,将更多的香气洒向需要的地方。东南商报 记者 余婧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