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祭灶、掸尘……宁波老底子有哪些您不知道的年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26 07:12:49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虽然我们已经开始了上班的节拍,但过年的气氛仍然在身边回味。不过,在过年的这些日子里,常听身边的长辈埋怨,“现在这日子是越过越好,年味却越来越淡。你们小年轻都不能想象,我们以前过年有多热闹。”

  时间还在正月里,我们不妨来数数宁波民间传统的“年事”:“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鸡,廿八做金团,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岁”……喜庆的气氛一直要延续到元宵节。这些习俗,组成了农历新年特殊的氛围,如今这些习俗的细节大都失传,今天,让我们跟着几句宁波老话,来回忆一下老宁波人的过年习俗吧。

  谢年: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拣黄道

  宁波民间有句老话,“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拣黄道。”所谓“拣黄道”,就是选择黄道吉日,清扫大堂,桌椅及盛祭品用具一律用糖水洗涤,时间多在午夜,以取其静。家里的长辈一般称之为“谢年”。

  谢年是一种祭祀活动,意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风调雨顺、年年平安、岁岁有余。相传,在宁波,明代至清初,谢年只有官府和富裕人家举办,普通百姓往往只在自家做年夜羹饭祭祖,表示不忘根本。清末民初,宁波人出门做生意的人渐多,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于是,谢年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谢年仪式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每个细节极为讲究。如放置供品的祭盘,称“红盘”,富裕些的人家用锡盘的,称为“银台面”。祭祀由男主人主持。桌上陈列着谢年所用的祭品,一般是六色,因为六预示吉祥,代表着六六大顺:六杯酒、六碗茶、六碗饭、六样菜、六种甜点。

  年夜饭: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

  农历十二月月末是大年夜,又称“除夕”。宁波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说明宁波人的年夜饭情结一直根深蒂固。

  宁波人年夜饭的菜式也有讲究,少不了传统甬式菜,荤菜常见的有酱鸡、鳗鲞、红膏炝蟹、熏鱼等。素菜常见的有香菇、春卷、木耳、烤麸、黄豆芽、金针菜、藕节、年糕、黄金糕等。

  年夜饭的菜肴除讲究享“口福”外,讨“口彩”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宁波人喜欢把来年的希望寄予菜肴之中。如“鸡”和“吉”同音,表示吉利;“鳗”意思是“缸缸满、甏甏满”,丰衣足食的意思;宁波商人似乎对“红膏炝蟹”情有独钟,红膏炝蟹寓意“生意红火,纵横天下,八方招财”。

  老宁波年夜饭的菜不能少于十二样以上,因为宁波人把“十二”视作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一年12个月均平安顺利,“月月红”“月月有余”。无论再加多少道菜,桌上的菜必须是双数,这样才吉利。

  压岁钱:老人忖旧年,小孩望新年

  旧时的宁波地区,压岁钱还被称为“押岁钱”“压胜钿”等。压岁钿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时压岁钿其实是“压祟钱”,“祟”是倒霉、晦气、不吉利的意思。“压祟”含有驱鬼避邪的意思。那时科学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低,灾难和疾病随时会降临。所以长辈们借一年一度的春节,给孩子们“压祟钱”,希望能“压祟除邪保平安”。

  在明清时期,宁波流行的压岁钿是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的铜钱,正面是吉祥的文字,写着“长命富贵”“吉祥如意”“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之类的吉祥语,铜钱的背面是祥瑞的图案,比如龙凤龟麟、北斗七星和十二生肖、双鱼、斗剑等。这种铸有吉祥文字和图案的铜钱,被称为“花钱”。过年时,人们“以彩绳串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钱,亦谓之压岁钱”。大人们用红线将八个铜钱串在一起用红纸包了给孩子压岁,清末民初时也有用银元一个包了做压岁钱,意为“一本万利”。

  民国时期,方孔圆形的“花钱”基本上取消了,过年时,长辈用红纸包上一些铜钱作为压岁钱给晚辈。后来,货币改为纸币,连号的新纸币就成了压岁钿的首选,蕴含着长者对晚辈“好运连连,喜事连连”的美好希望,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春节:拜岁拜嘴巴,猪油汤团烫下巴

  初一一大早,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次、次、次”的哑炮,则表示不吉,立即补放一个。

  这一天里,说话也要格外小心,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甚至连“你怎么起得那么早”都不能说,因为“早”音同“蚤”,长蚤不吉利。当然,要是家里的小孩,一个不小心打碎了碗盏,家长就要马上来上一句“岁岁(碎碎)平安”,用吉利话将坏事变成好事。

  宁波人初一早上喜欢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这天习俗的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实则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拜年一般是从家里开始,然后是亲属。一般先至亲后远亲,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先拜近亲后拜远亲。说起拜年,宁波人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十分有趣那就是:“拜岁拜嘴巴,猪油汤团烫下巴”。

  跑马灯:哎格伦登哟,恭喜大家运道好

  “正月马灯跑又跑”,大年初一二至元宵节,各路“马灯班”就会陆续来到村中祠堂、寺庙、晒谷场、明堂,甚至挨家挨户给大家拜年,庆贺新春。扛令旗者为领队,先敲响锣鼓拉起场子引来村民,接着开始表演“跑马灯”,同时唱起“马灯调”:“正月马灯闹呀闹,各家各户问安好,新年新岁新喜到,恭喜大家运道好。哎格伦登哟,恭喜大家运道好”。演出同时领队的就会说些恭喜发财、岁岁平安、年年有余,财源广进等吉利话,唱的是过年祝愿词,到各家各户去邀赏。那时,大家手头都没有多少现钱,因此家家户户犒劳跑马灯表演的大多是家里现成的年糕、花生、爆米花。

  “马灯班”一般有十多个人组成,除了领队,其中演马灯的两人为一对,有两对马灯、三对马灯,最多的四对或五对马灯。规模最大的当数象山石浦的“延昌马灯”,已有近200年历史,表演者达20多人,即三个“守城门”,四个“马童”,两个“旗手”,八到十匹“马”,竹扎马灯架子,布或纸糊(蒙)成马眼,马灯眼睛会亮,表演时表演者口唱歌谣俚曲即“马灯调”:“小小马儿五尺长,爬高落低奔四方。有谁认得千里马,五湖四海一同闯。哎格伦登哟!五湖四海一同闯。小小马儿五尺长,爬高落低奔四方。有谁认得千里马,五湖四海一同闯。哎格伦登哟!五湖四海一同闯。哎格伦登哟!五湖四海一同闯。”当时扮演马灯的多为儿童,头扎彩巾,身着红绿彩衣,马鞭轻扬,马蹄哒哒。一首古老的马灯调,一路唱来,积淀悠悠乡情,演绎过往故事。

  如今“马灯”已不太常见,但《马灯调》音乐却流传下来,在宁波成为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品牌音乐”,不但在街头巷尾传唱,而且登堂入室,经久不衰。  东南商报 记者林旻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