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硬骨头,助推社会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的要求多达19条,这些内容和社会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攻克“疑难杂症”,切实解决市民反映集中的城市管理、社区治理、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问题,建立了诸多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使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解决了很多社会建设中的难题。
不良商家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却瞒天过海,如何让大家看到其不良记录,在购买商品时谨慎抉择?我市不断完善信用宁波网,不定期在上面公布失信“黑名单”,使不良商家无处遁形。同时,公布守信企业名单,让守信企业感到无尚光荣。
老小区停车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文明创建问题。去年年初,江北区文明办和江北交警大队联合在江北区桃源小区帮助群众改造停车位。经过半年多改造,原本“消防车开不进、120急救车开不进”的桃源小区有了大变样。如今,“江北桃源模式”正在推广。
商户扰民是地处繁华地段小区普遍存在的文明创建难题。镇海招宝山街道在全省首推商户专管员,在各社区按平均每250户一名的标准配备,专门管理商户。
拾荒者在城乡接合部乱搭乱建对城乡接合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奉化市锦屏街道推出拾荒者公寓,破解了这一难题。
壮士断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项特别指出,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0%,“双超”、“双有”企业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评估验收。这对于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宁波是很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和“五水共治”为契机,一次次壮士断腕,以最严格的整治、最严厉的执法、最严谨的准入促进沿河企业转型升级,保护蓝天碧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的最后一天,我市最大的漂印染园———杭州湾新区漂印染园区正式关停,园区39家漂印染企业全部停产,5000多名职工分流安置,1200亩的园区“腾笼换鸟”,开始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铁腕关停这个运行7年的产业园区,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为此要付出15亿元成本,超过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即便代价如此大,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也没有犹豫过。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光算经济账,要经济账、环保账、发展账一起算!
鄞州等地同样壮士断腕。去年年初,该区关停全省最大的电镀园区,还针对不同环境功能区定位,实行不同的环境准入要求,对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坚决否决,杜绝了一批污染项目的进入。
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很快让宁波尝到了甜头。杭州湾新区开始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现汽车、通用航空两个“千亿梦”。鄞州区引进的南车集团、全芯科技等高科技龙头企业开始登上全国大舞台,一大批汽配、纺织、家电、文具的企业也开始脱胎换骨。
出台道德模范待遇制度、建立自然人信用信息库、推出“照亮百姓回家路”、打造“三美乡村”品牌、开展国学优秀本土教材展评、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方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市在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之后,将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之城作为奋斗目标,如今,已经在路上。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