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却要无奈接着干——按照各科老师在校讯通上布置的家庭作业。守着孩子完成那些写写抄抄的作业外,还要绞尽脑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创意作业,这到底是家庭作业还是家长作业?
上周五,金报关注了这一现象。
这两天,金报又接到了几位家长的吐槽,不过,这是对于家庭作业的另外一种解读。那么老师们是怎么看的呢?老师们告诉记者,都是为了学生好。
□记者 章萍 漫画 赵顺清
A. 家长的疑问
画画参赛,非得每个学生都参与?
是否和教师考评有关?
陈女士的女儿在一所学校读二年级,她最反感老师布置的画画作业。
记得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布置了一项画一幅科幻画的作业。女儿很认真地拿着水彩笔画了一张又一张,但是一直不满意,再加上画纸总要弄破。一个周末下来,不仅衣服沾满了涂料,家里的地板也被弄得斑斑点点,却还是个半成品。
陈女士说:“女儿没有办法,哭丧个脸向我求救,我忍不住就帮她完成了一次。不过后来,但凡这种画画作业,我都帮女儿代劳。”
陈女士还说:“我还了解到那幅科幻画是要去参加一个比赛,但是我感觉像这样的比赛应该让感兴趣的同学参与,没必要每个同学都参与。”
让她觉得更不爽的是,像这样的作业要是不完成,老师就会通过校讯通发这样的短消息:感谢大家的配合,希望没能完成的家长以后也能抽出时间来。
“看到这种信息,哪个家长会坐得住,下次保定妥妥地完成。”
陈女士说这还不是最奇葩的作业,她曾经听说其他学校有老师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要求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我们是一家人”,有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弄,就把三个马铃薯洗干净后,简单画了眼睛、鼻子上交了。结果老师很生气,把这位家长叫到了办公室,她这才发现原来其他家长真的很能干,有的用泥巴捏出了三个人的形状,有的做了烘焙蛋糕,上面的图案就是三个人的形状,有的用树叶拼成了一家人出游的样子。
四年级的家长林先生也有一样的疑问。
他的女儿有艺术特长,老师让她参加一个雕刻类的比赛。
“比就比吧,训练就训练吧,但是很多负担老师就转嫁给了我们家长。经常性地帮忙找资料、打印、复习。”林先生说,“老师选了女儿参赛,其实我很开心,但是我也感觉筋疲力竭。”
打进热线的家长,不少人猜测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不是和考评挂钩。
B. 老师们这样答疑
如果作品获奖班级考核可以加分
但和老师个人荣誉无关
家长的猜测是否有依据?昨天记者特意采访了几位老师,他们都一致否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我所知,任课老师考核和班主任考核里都没有这一条。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每个老师的职责,至于布置哪种作业,每个老师对教育的认识不同,侧重点自然不一样。如果要说考核,肯定说的是班级考核,很多学校都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里、区里、市里的各种活动,比方说各种比赛等。如果得奖了,就会在班级考核的附加分里有所体现,但是附加分的比例不高,不超过百分之十,而且这是班级的荣誉,不是老师个人的荣誉。”
还有一位有1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这个作业和教师考评简直是十万八千里,一点关系也没有,大家不要把问题复杂化。我接触过很多家长,有些家长对个性作业并不接受,但是认可的家长也很多,老师们都理解。”
“再说,为什么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同一个比赛项目,如果老师指定几个学生来参与,会更简单一点。但是这样恐怕也有家长会质疑,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参与,我的孩子画画也很好,为什么老师就指定那几个。”这位老师说。
主动权在孩子手里,家长无须代劳
陪伴孩子,有利安全,作品也更出色
这种作业为什么一定要拖上家长?
一位有3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指出,这些可以称为素质作业,需要动手操作,比如像树叶画,学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有效利用休闲时间,多亲近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动手实践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老师希望家长能为孩子提供素材,比如带孩子去户外体验,一起购买材料。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会更安全,作品也会更出色。
“但是家长要注意一点,就算是帮孩子做一些作业,主动权还是在孩子手里,家长不能代劳也无须代劳。作为老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参与度,作品质量好不好其实不是关注的重点。”
给孩子布置了这类作业,又给家长发信息希望家长敦促或帮助完成,这么做有无必要?
这位教师回答说:“之所以有老师会发一些含蓄的消息批评家长,也是期待家长能参与,低年龄段的孩子缺乏自主性。个别老师沟通方式欠妥,我想这也是善意的提醒、督促。”
C. 教育部门声音
在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这不对
让孩子不快乐,是“好心办坏事”
针对过度占用家长时间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不完成还要被批评的现象,教育部门怎么看待?
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卢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之后就是老师的责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一味推给学校,家长就要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连家长都不陪伴,那么谁来陪伴孩子?
他说:“我也是孩子的家长,也要陪着孩子做很多事情,看着孩子慢慢长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无论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老师的初衷都是好的,这是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都要相互理解,家长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老师也不能推卸责任,该做的事情都要做,携手和孩子一起成长。”
老师布置这类让家长共同参与的作业,孩子做得不好又发信息给家长,这种无形中给家长施加压力的做法是否妥当?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沈海驯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始终站在“让他有一个快乐童年”的出发点,不能为了学习让孩子不快乐。一些老师的做法,明显是一种好心办坏事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要你好”的表达,会让听者有抵触的情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老师应该反思:怎么样的沟通会让家长更容易接受。同时,家庭教育中,监督气氛过于明显,硬化要求较多,也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他建议在布置作业这个问题上不要搞一刀切,需不需要监督,应该由孩子来决定。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