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突围的无力
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环保投入、开拓多元化市场……近年来,许多水煮笋加工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转型升级。但是对于偏重传统的水煮笋产业来说,完成如此巨大的“转体”动作,单个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环保升级对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作用很大,但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投入,往往让我们感到压力。”一水煮笋加工企业告诉记者,一些大的技改项目,需要联合业内力量来进行。
在融资、提高设备利用率上也要企业协同作战,“水煮笋加工周期短,资金短期需求大。厂房、设备‘忙一个月,闲十一个月’,如能化零为整,规模化发展,银行、科技等部门融资、技改也方便些。而在推广电子商务、开展品牌化经营方面,宁波企业如能抱团,也便于开拓内销市场。”相关业内人士建议。■宁波日报 记者 张正伟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