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国字脸,黑框眼镜后一双眼睛透着温和与智慧,嘴角微微上扬,看上去总在笑,三根指头往手腕上一搭,细细问诊,再缓缓开具处方。平均每天165号的门诊量,他都这样不疾不徐地认真辨症施治。一天下来,衣衫汗湿。
他最大的特点是辨症精准,用药至简。一张处方6至8味药,一般不会超过10味,平均每帖中药18元,通常就能药到病除。病人啧啧称奇,送了他一个“平价名中医”的名头。
在他的眼里,一位好医生就得会换位思考,替病人着想,用最精简的处方解决病痛。他说,西医讲究诊断明确,中医讲究辨症到位,方症相印,果断施治。多年潜心钻研,他精通中医内科,尤其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和各类内科疑难病症。
一位40多岁的女士患伤寒,50多天反复寒战高热,用了多种抗生素,高热依旧不退。因为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出现菌群失调,一天腹泻10余次。无奈之下,病人的哥哥向王医生求助。他仔细诊断,果断停用所有抗生素,从中医总体治疗的视角出发,扬长避短,先用大剂葛根芩连汤加味,保胃气,3剂而泻止;继用葛根芩连汤合白虎加人参汤,此方中石膏用量突破常规,大胆增至60克,用来降体热,加入的人参与粳米补益长久腹泻后虚弱的身体。继方三剂后,患者多日高热奇迹般地消退!再用益气养阴之剂调理1个月后,身体恢复如常。
王邦才在临床上常有别出心裁的用药,比如,用大剂附子与生地黄配伍治疗神经性烦渴,饮水无度;用通补下焦合凉血散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使一些疑难病患者转危为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根指头轻搭脉,看似轻松,背后却是长年累月中医学养的修炼。王邦才出身农村,学医之初正值“文革”结束,教材匮乏,他将能找到的中医经典著作朝背晚读,又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热论》反复阅读背诵。从医后,除去必要开支,将工资几乎全用来买书。每周三至四次门诊他勤实践,遇到各类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既广征医籍,又反复揣摩,获得独到见解。每晚2小时是他雷打不动的读经典、做笔记、开悟的时段。他常常如老牛反刍,日思夜想,将疑难病例一个个地推敲,寻求更管用更简洁的处方。
30多年潜心钻研祖国医术,不断地开悟,不断地在继承中创新,由此他创立了新的疗法———通法,因势利导,不足者补之,邪实者疏之,养正而不腻滞。他认为中医最大的特点在于扶正祛邪,激发人体的自愈机制,运用自身能量治疗疾病。
57岁的劳大妈去新疆旅游,水土不服,返甬后腹泻了3个多月,住院止泻,出院复泻,如此反复引起溃疡性结肠炎,人消瘦了七八公斤。西医久治不愈转投中医,王邦才先用仲景葛根黄芩黄连汤水清化湿热,洁肠止泻;再诊用了去生地榆,加怀山药14剂;三诊全方合用,益气生津,清热利湿。14剂药后大便正常,腹无所苦,体健如初。
精准价廉的中医施治让王邦才声名鹊起,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医院有限号,但看到远道而来的病人,王邦才不忍拒绝,一再加号,有时一天门诊有200多号。
从医30来年,他从未与患者脸红耳赤地争吵过,病人还特别听他的话。问他有什么秘诀?他淡淡一笑,说道医者要有仁心方有仁术,有了这份仁心,便会耐心听他们倾诉心底的不安,仔细分析;用药上充分为病人着想,精准、至简至廉。如此这般,何愁医患沟通不顺畅?宁波日报 记者 蒋炜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