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海曙城管局服务日活动上,芦杰正给一位阿姨义务理发 |
“剪好清爽多了,谢谢噢。下次能去哪里找你剪头发啊!”看着镜子里的新发型,张大爷挺满意。
昨天上午,海曙区城管局服务日在海曙公园热闹开场。身穿蓝色城管制服、正专心为老人理发的芦杰周围聚满了人,俨然成了服务日上的“明星”。
2009年以来,他至少义务理发1600多人次。这个曾在高档理发店做了10年发型师的城管队员很爽朗:“现在收入还不到过去的1/3,可日子过得很开心。靠着理发的手艺,平时做城管工作,也顺利多了。”
□通讯员 蔡晓丰 记者 王颖 文/摄
城管小芦给老人理发,有聊不完的话题
剪好头塞张名片:“有事找我城管小芦”
摊位前,芦杰正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梳子,一丝不苟地给一位满头银丝的阿姨剪头发。
“阿姨,你看,前面打薄点,天热了也凉快些,好吗?”
“好!好!”阿姨连声说,“薄点,省得头发乱翘。”
“这小伙手艺蛮好啊!”边上等着的几个老人说。过了十多分钟,阿姨的头发理好了,芦杰递过镜子:“阿姨,你看,还满意吗?头发剪下,年轻些噢!”
“满意满意,比之前在店里剪得好,谢谢。你是城管的吧,怎么还会剪头发?”
“阿姨,我以前就是理发店的。这是我名片,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我小芦。”芦杰递上名片。
顾不上擦汗,他招呼一个大爷坐下。围上围布,又开始娴熟地给大爷剪起头发。“老师傅,你看要不要剪短点,看着年轻些。”
二十分钟不到,头发就剪好了,老人们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都挺满意。
也有老人关心地说:“你这个人挺好,也热心,做城管,社会上对你们评价不太好。”
“是啊,阿姨。很多事情,还是要大家多理解。”
“你们是不是专管无证摊贩的,把人家东西扣了。”
“阿姨,无证摊贩这块还不到我们工作内容的十分之一。像街头绿化、垃圾处理、河道保洁都是城管做的。无证摊贩我们肯定不会上来就扣的,都是多次说服做工作,实在不行再扣的。”
“人家摆摊不容易,你们做啥要去扣呀?”
“阿姨,你想想,要是你家楼下,每天早上三四点开始有人摆摊,吵得沸反盈天的,心里也交关烦噢?”
“也是噢!”
聊天的时候说说城管的工作,剪好后给老人一张名片,说一句“有事找我城管小芦”是芦杰多年的习惯了。
他一边和老人们聊天,手里的剪刀也一直没停下来。中午匆忙吃个盒饭,又开始给老人们修剪头发,直到下午3点多收摊。
10年发型师转行做城管,义务理发1600人次
“收入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可很开心”
“刚才你说以前在理发店做的呀?”记者问。
“是啊,剪了10年左右头发。”芦杰曾经在市区一家高档理发店工作,店里一次剪头发至少40元,顾客都是年轻人,几乎没有老年顾客。每月收入有一万多元。
说起为什么转行做城管,现在已是月湖中队网格组长的芦杰说:“对理发店的工作厌了吧,工作时间长,很吵,人也浮躁。2009年开始到月湖中队做城管队员,日子简单些。”芦杰又怎么会想到义务理发呢?这里面还有段故事:
芦杰做城管队员不久,一次走访时听辖区居民说,横街养老院老人们平时剪次头发挺不容易。“我想着,周末也没事,就去了,那次帮30多个老人剪头发,他们很开心。那也是我第一次义务理发,到现在都会定期去,顺便帮老人打扫卫生。”芦杰说。那段时间,芦杰工作时,经常和社区居民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
他发现老人经常抱怨:“理发店剪次头发太贵了。”这使芦杰萌生了为老人义务理发的想法,特地买了工具,琢磨老人喜欢什么样的发型。只要有便民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慢慢地有了“名气”,辖区越来越多老人知道了“一个叫小芦的城管队员很会剪头发”。
“小芦啊,我们有时候不知道你在哪里剪头发,要是有个固定的日子就好了。”一次,一个“老顾客”这样提议。
于是,芦杰和老人们有了个约定。每月20日,在迎凤社区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固定为老人理发。“每次,差不多都有30来个老人。”社区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小芦手艺好,人也好,每次免费帮我们剪头发,还和我们聊天。以前,我对城管印象也不好,现在挺了解他们这行的。”芦杰说,这6年来,没计算过一共参与多少次义务理发活动,可至少帮1600多人次义务理发了。他的“顾客”中,还有30来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些电话是平时一个个登记、收集的。每过一个月左右,我就打电话去,看是不是需要上门理发。”
海曙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义务理发,都是芦杰用业余时间去的。上午要去理发,就和同事调成晚班;原本午休的时间,他骑个电瓶车就去上门理发;休息天还经常要去敬老院。坚持了这些年,挺不容易。
“现在做协管员,收入没法和以前比吧?”记者问。
“是啊,还不到以前的1/3。可我觉得比以前开心,做的事也有意义,很简单的快乐吧。平时去社区,老人们说,小芦你又来了,很亲切。有时,老人们还塞我个苹果,给我带点家里的特色菜,我不会拿,但心里很高兴。这些,都是用钱买不来的。”
●收获理解
城管小芦劝商户别占道经营
附近老人帮腔声援
虽然平时用休息时间义务理发,可芦杰发现,理发竟然无意中对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主要对口县学社区的。一开始,很多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对我们城管队员多少有些不太接受。义务理发的时间长了,很多居民都认识了,他们把我当熟人,有时还会主动找我聊天。人熟了,事情也就好办了。我们劝经营户别占道经营时,老人们会来帮腔来声援;社区里有人破坏绿化、养鸡养鸭,去做工作也很顺利。”
他讲了个最近的例子。
前阵子,一个阿姨拿着名片打电话来:“小芦啊,你给我剪过几次头发的。我们楼里有人养鸡,很吵啊,环境也不好。你说怎么办?”
卢杰就上门做工作:“一开门,原来这个养鸡的阿姨,也在我这里剪过很多次头发。我一讲,她很配合,说没问题没问题,马上杀掉。事情不大,可搁在以往,处理起来很麻烦,住户往往不配合又难以采取强制措施,就僵了。”
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
平桥社区的一个阿姨打来电话:“小芦啊,楼下的行道树长太高,把我家采光都挡了。”
这是城管的“分内事”,芦杰马上通过领导联系了绿化办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妥妥地解决了这个困扰阿姨已久的问题。这样,他的“忠实粉丝”又多一个。
●小芦心声
老人们盼星星盼月亮一样
盼着子女回家看看
采访中,芦杰说起一件事。
“平时理发的时候,大多数老人都会和我聊天、拉家常。说什么?肯定是说孩子啊。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又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没回来看看了。说到这里,都会叹气。老人们也爱聊孩子小时候的事,这时候总很幸福,隔了几十年的事,记得清清楚楚,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前几天有个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来找芦杰理发。原来老人腰椎不好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这个月,孩子和晚辈都没来过。我多想他们来啊,坐一会,说几句话也行。”
这样的倾诉还有很多。芦杰的语气有些沉重:“老人们通常都很孤独。他们的孤独,常常超过子女的想象。空下来,他们很想孩子,想孙子,特别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又怕会影响孩子们工作。特别是有些老人没了伴,真的是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等孩子一个电话,等子女回家看看。如果报纸上会登的话,希望能通过金报,呼吁为人子女的,常回家看看吧。”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芦杰和多名退休老人还组建了“剪爱”志愿者服务团队,专门帮有需要的老人理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