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在清理河道。
蔡企胜在介绍河道治理情况。 记者 刘波 摄
最近,在慈溪周家路江,一艘保洁船在四处巡弋,小船的后面还拖着一个蓝色的大气囊。
这是一艘河道污染治理船。它可以吸收河底淤泥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将沼气其转化为电力推动船体前行。同时,这艘船还具备对河道水体增氧、投放分解油污的各类菌种等功能。因此,它又被人戏称为“吸毒船”。
“吸毒船”的发明者蔡企胜是慈溪一家民企老板。在5年里,他投入200万元研制经费,并耗资500万元打造了四艘这样的河道污染治理船。
目前,“吸毒船”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慈溪新庵江等河道试验时取得明显效果。
钓鱼不顺与污水较劲
蔡企胜经营密封件。2010年,企业年产值只有千万元,他却把大把的钱砸进了河里。
那年有一天,蔡企胜和朋友相约去附近一条河钓鱼。他刚把放有鱼饵的钩子放下,河里的鱼却调头跑路了。这让他怀疑,河水中是不是有毒气,一搅动,鱼或是被熏跑了。
为此,他同几名员工利用简易压力系统将河内气体收集上来,打火机一凑近,气体立燃。火焰碧绿,这不是沼气么?他再请权威部门检测,果然发现,河内的气体中含有七成甲烷,一成硫化氢。
这下蔡企胜有点生气了:“实在看不下去了,想找条能钓鱼的河都很困难。”
他寻思着,能不能设计一艘可搅拌淤泥还能吸收“毒气”的船,同时利用“毒气”来发电解决船的动力问题。
说干就干。蔡企胜索性把密封件厂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吸毒船”的研究中。
3年后,蔡企胜的“吸毒船”模型终于成型。仅这个模型,他的投入就超过了50万元。模型船多次下水试验成功,让蔡企胜觉得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
投入200万元研制出“吸毒船”
有了模型后,蔡企胜一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边找厂家制作真正的“吸毒船”,但一条船的订单入不了造船厂的眼。蔡企胜往返数次,不断向造船厂负责人介绍造船的初衷,最终感动了对方。
2012年,蔡企胜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2013年6月初,又收到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同时,他投入200万元的“吸毒船”最后安装完成。当年7月,以他名字命名的“企胜一号”“吸毒船”在当时出名的臭水河新庵江首次试行。
这次试行很顺利,长12米、重达6吨的大家伙下水没一会儿就吸满了沼气。经检测,下降最明显的污染物是总氮,从每升5.1毫克下降到了2.3毫克;氨氮也从每升3.65毫克降到了1.75毫克,达到了Ⅳ类水标准。总磷和COD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这让政府部门也青睐起了“吸毒船”。2013年底,慈溪市住建局出资50万元,向蔡企胜购买半年的污水治理服务。“我很欣慰,污水治理船对改善水质有明显效果,并得到认可,我的钱没有‘打水漂’。”
毒气收集转化为船动力
“企胜一号”新庵江的阶段性治理完成后,又转战到了周家路江。
几天前,记者在周家路江看到了“吸毒船”工作的情景。但从表面上来看,它与常见的保洁船没什么区别,只是后面多了两个大大的气囊。不过,船行驶过后,原来河面上的垃圾就不见了;没多久,后面的两个气囊也鼓了起来。
“船下面有9只机械手,随着船体的移动,上下翻动吸起沼气。”船体后方的蓝色气囊之所以鼓起来,就是因为充盈了收集起来的沼气。这些沼气最后又成为了船的动力。
2014年3月,蔡企胜和朋友合作成立宁波水之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制作污水处理设备。目前,首批3条“吸毒船”已经安装完成,每条船的造价上百万元。
现在,蔡企胜还接到了杭州、萧山、上海、南通等地的订单。
“吸毒船”成功之后,许多治污企业、个人都向蔡企胜请教相关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发明‘吸毒船’,就是希望慈溪的水能够变得清澈,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关注‘五水共治’。只有更多人参与,才能为真正治理好河道。”
东南商报 记 者 林 伟
通讯员 赵鸣婵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