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两张“卡”:一张是经济总量储蓄卡,另一张是生态环境信用卡。如果第二张卡刷“爆”了,第一张卡就会被“冻结”。换言之,绿水青山留不住,金山银山最终也保不住。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必须以生态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新路。
“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如今享誉全球、‘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浙江奉化滕头村30年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生态也是生产力。”最近,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报道,让“卖”风景“吃”生态的滕头村又“火”了一把,这让宁波人更加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宁波先后将“五水共治”“三治理一提高”“四边三化”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列入三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内容。最新出炉的一份环境“体检”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宁波灰霾天数同比减少38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全市34个乡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然而,一些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美丽宁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如何缩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生态建设要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绿色制造、低碳发展。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认为,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要持续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我市全面启动了节能降耗“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其中“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位列首位。“这是实现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美丽宁波’建设的必由之路。”陈炳荣说。
铁腕治理,狠抓气、水、土壤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才能破解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快这一突出矛盾。按照市环保局局长褚孟形的说法,是要通过改革再深化、转型再升级、治理再攻坚,打造美丽宁波的“升级版”。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基本淘汰黄标车、基本消灭“黑臭河”,力争年底前60%以上县(市)区建成“清三河”治理达标县。
今年是“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统计数据显示,前6个月,新环保法威力逐渐凸显。全市各地已开出3065.66万元“罚单”,行政拘留11人,刑事拘留48人,移送公安机关并受理案件46起。
“只有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才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褚孟形认为,宁波要用好新环保法这把“杀手锏”,要把生态红线作为项目准入的底线要求,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风险环境项目;坚持多方联动,开展网格化、精细化及错时执法,重拳打击环境违法,努力打造环境执法最严格、环境监管最严密的城市。
“山清水秀是最大的资源,守护一方水土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有关专家认为,“美丽宁波”建设应贯穿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下一步,宁波还需加快推动《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进程,建立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全市建设项目排污权使用和交易机制全覆盖。
□宁波日报 记者冯瑄
|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