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测哨里观察。
遥远回家路
负责这个招引工程的,正是以陈水华博士为主的项目团队。
1965年出生的陈水华在北京师范大学拿到鸟类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后,长期供职于浙江自然博物馆。
作为具有专业背景的鸟类专家,陈水华当然知道中华凤头燕鸥的珍稀,遗憾的是,国内外记载它的资料都很少,自1937年有过记载后就再也没出现。
时隔63年之久,2000年,中华凤头燕鸥在妈祖列岛现身,这让陈水华很兴奋,因为宁波舟山一带的岛屿,同马祖列岛有着相似的环境。
2001年,陈水华带着他的团队在浙江沿海开始了追鸟之旅。他带着两名同事雇船出海,一个岛一个岛进行搜索。那时候的船很小,抗风能力远不及现在,有好多次,在大海上突遭风浪,不得不返航避险,好在当时价格便宜,几百元钱就能雇到一条船。
刚开始没经验,每个岛都要爬上去,后来摸出了规律,船只靠岸,如果没惊起飞鸟,那就肯定不会有凤头燕鸥的存在。
整整2年多时间,他们跑了舟山列岛大大小小数百个岛屿。
2004年,他们终于在象山韭山列岛的将军帽岛上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的踪迹。
那天的场景,虽然已过去10多年,但陈水华至今记忆犹新:船只停靠,惊起一群海鸟,腾空而起的鸟群至少有3000多只。那个兴奋啊,真的难以言表。
爬上陡峭的岛礁,除了鸟蛋,就是在天空盘旋的海鸟。最后,他们用望远镜锁定了白色的中华凤头燕鸥,一共有8只。
陈水华博士的发现,成为当年轰动国际鸟界的一件大事。
然而,奇怪的是,凤头燕鸥犹如匆匆过客,之后就再没在韭山列岛出现过。后来的研究表明,因为遭受台风和人为捡蛋的劫难,凤头燕鸥再也不敢回来了。
2013年,一个叫“人工招引凤头燕鸥”的项目在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项目由浙江自然博物馆联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民间组织浙江野鸟会和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承担。
人工招引的原理是基于海鸟的一种习性:它们在一个岛上生存、繁殖,就会把同类鸟吸引过来。在岛上放置假鸟,播放鸟鸣的录音,从而达到吸引真的鸟来栖息繁殖的目的。
铁墩岛,面积2公顷,山顶有较好的植被,渔业资源丰富,成为实施招引项目的首选。
经过场地修整、清除鼠害,项目组在铁墩岛的草丛,岩石、沙滩上安装了大约400只与中华凤头燕鸥一样大小的假鸟。假鸟由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资助制作,材料采用硅胶和塑料,风吹雨淋,不掉毛不掉色,可反复使用。
散落的假鸟身边,配置数台鸟声回放系统。繁殖季节开始之前,利用假鸟以及播放预先录制好的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繁殖群的叫声,便可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在选定区域栖息、繁殖。鸟声回放系统利用蓄电池太阳能,可保证数月不间断发出求偶的叫声。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