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滚动 > 宁波检验检疫 正文

甬企“抢滩”东盟自贸区须打好“认证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14 16:16:05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中国宁波网8月14日讯(通讯员 陈健萍 应一栋)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战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作为“一带一路”最具掘金潜力的主线之一,东盟正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中国经济走上开放列车注入新活力。在新战略引发新一波企业走出去热潮之际,贸易摩擦却日益加剧,各种挑战和风险逐步升级,东盟沿线主力国家在安全准入认证方面的发展动态正成为风险“关键词”。

  认证门槛高出口压力不容忽视

  泰国TISI认证体系: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推动工业全球竞争,泰国在工业标准(TlS)的基础上创建了强制性及自愿性的TISI认证体系。要求实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有60个大类,涉及8个领域,其中包括:电气设备和附件、医疗设备、建筑材料、日用消费品、车辆、PVC管、LPG燃气容器及农产品。针对电器产品,强制要求包括安规、电磁兼容和能耗测试。法规强调由进口商实现对产品高质量的监督,以及通过对制造工厂的监管来提升质量安全。产品测试报告由TISI指定实验室完成并送往TISI复核;工厂审查则由TISI人员或者TISI授权代表审查员执行。

  马来西亚ST COA证书:马来西亚成立了监管产品安全的能源署,规定产品进入市场,供应商需申请ST COA证书及购买SIRIM标签贴在产品上才能在马来西亚市场销售。成功获得ST COA证书后工厂可以出货,货到马来西亚后进口商需联系SIRIM(马来西亚标准局)申请验货,验货后根据货物数量购买SIRIM标签,黏贴在产品上才能在市场上销售。证书有效期为1年,除申请PCS证书需要验厂外无需验厂,需要采购SIRIM标签。管制产品包含了家用电器、音视频、灯具等电子电器产品;最低能效性能(MEPS)目前只对电视机、冰箱、灯具、风扇和空调在内的五类家电产品有要求。

  新加坡CPS计划和安全标志:CPS计划是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推出的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安全保障计划,其中45大类电子电气产品,包括家电、音视频产品、IT类产品、电源、灯具等产品,被列为强制性管制产品。管制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SS标准或者IEC标注),且管制产品的供应商必须到指定的合格评定机构(CABs)进行产品认证,只有取得合格证书(CoC),粘贴安全标志,方能在新加坡市场上流通。认证流程包括:在管制产品认证之前,首先须由产品供应商或新加坡代理在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注册,SPRING授予唯一的编码。注册后在SPRING认可的实验室或CB实验室中进行测试,获得相关的RTL或CB测试报告。申请人向SPRING认可的CABs提交认证申请,产品通过认证以后,CABs签发CoC,并且向SPRING申请产品注册。

  越南VNEEP计划:越南政府以安全环保为切入点于2006年颁布《79/2006/QD-TTg》,决定实施国家能源效率计划(VNEEP)。依据该计划,越南政府于2011年又颁布了《51/2011/QD-TTg》。该法规规定,自2013年7月1日开始,所有在越南能效认证管控范围内的产品,都须通过产品测试以获取能效证书,并加贴节能标志,方可在越南市场上流通。VNEEP认证需当地代理商注册,证书1-3年有效,申请3年有效证书需进行工厂检查。VNEEP能效认证强制产品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电饭煲、风扇、电视机、荧光灯、荧光灯镇流器、蓄热器、太阳能热水器等20类产品。

  练好突围术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效应的陆续释放,双边货物贸易趋势向好。在今年前7月中国出口额下降8.9%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对东盟出口仍实现逆势飘红,出口额达9680亿元,增长7.9%。单从宁波来看,今年上半年,宁波对东盟出口额达29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约占宁波同期外贸出口额的7%,产品主要包括电子电气设备零件、机械器具、针织或钩编服装、塑料制品及钢铁制品等。

  产品认证是通往国际市场的有效通行证,如何运用好认证,提升产品竞争力,积累品牌建设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减少“碰壁”风险和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奋力腾飞的必修课。为此,企业应早谋对策,牢牢把握认证的两方面准绳,为出口打好根基。

  一方面是把握认证关键环节。专人专责负责产品认证事宜,及时跟踪解读国外最新检测认证要求动态,积极利用第三方认证机构及其他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找准契合自身产品的认证类型和认证方案,寻求最佳的认证性价比。

  另一方面是把握认证把关基础。严格按认证要求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原辅料管理和设计生产管理制度,对自身产品及其原材料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和项目抽查,做好工艺改进、产品结构设计、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的控制。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国内外认证的互认与转化,并做好东盟等国的认证预警监测工作,指导企业提前应对,通力排除认证门槛问题。

编辑: 殷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