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的记者在平湖侵华日军登陆处采访。
平湖市独山港,是浙北一个重要的港口。7月的盛夏,记者来到这里。78年前,就是在这片海岸线,面对企图在此强行登陆的日军,英勇无畏的中国军民打响了浙江抗战的第一枪,在冲天的杀敌声中,他们的鲜血浸透了海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由于中国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于是,日军总部决定改变策略,开辟新的战场,在杭州湾北部登陆,采取迂回包抄,以威胁驻守淞沪的中国军队。
虽然在上海作战初期,国民政府曾经设想过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包抄中国军队战线侧翼的可能,因此在沿岸建有简单的防御工事并留有一些二线部队进行监视,但是在上海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却也只能将防守杭州湾的二线部队一一投入正面战场。
11月5日拂晓4时许,日本陆军第10军在司令官柳川平助的指挥下,发起了全面登陆作战,日军趁着朦胧晓雾,开始发起登陆。
一时之间,浓雾弥漫的海滩之上,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的全公亭、金丝娘桥、金山嘴、柘林等处同时出现大批日军登陆部队。面对着铺满海面的日本铁甲登陆舰和日本陆军6个联队约万余人先头部队,驻守在海岸线上的中国军人没有一个仓皇逃生。平湖境内金丝娘桥乡公所海防哨发现敌情后,该哨所事务员朱希文率领哨兵10多人,在迷雾中开枪抵御,全部牺牲;白沙湾东司城一带一连守军浴血奋战,大多英勇殉国;在全公亭海天寺留守的炮兵连坚守阵地,孤军奋战,也大多为国捐躯。
“日军当时动用了150余艘舰艇登陆,而当时杭州湾沿线的中国驻军已经奉命调往上海战场增援,这里长有数十公里的海岸线只有3个连防守。”平湖市史志办副主任郭杰光告诉记者,当时几百人的守军既无重炮,也没有像样的工事,去抵抗拥有飞机大炮的10万日军,兵力悬殊。
激战中,守卫的许多士兵壮烈殉国。当中国军队第63师顶着日军的炮火,冒雨跋涉,到达全公亭至金丝娘桥一线增援时,沿岸的守兵已伤亡殆尽。在全公亭,第378团二营与敌军展开激战,全营伤亡三分之二。
“在这场可歌可泣的阻击战中,中国军民面对敌军的兵力火力优势,浴血奋战,作出了极大牺牲,同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阻滞了日军进攻的势头,对淞沪主战场中国主力部队的西撤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郭杰光说。
家住独山港镇海塘村的全文金当年亲眼目睹了日军登陆。“那天早晨,天蒙蒙亮,雾特别大,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跟父亲像往常一样去海边抓海蜇。刚走到海塘边,突然发现海上密密麻麻停满了架着大炮的大船,船上挂着日本的旗子,我们拔腿就往回跑。”没过多久,日机就开始轰炸,全文金跟家人开始往村外逃。
“鬼子上岸后一路烧杀抢掠,村里有些人直接被枪打死,有的被烧死在屋子里。”对于全文金来说,这是一场永生难忘的劫难。逃难途中,他和家人躲在一个洞穴里,外面盖上稻草。“我3岁的妹妹吓得不停地哭,为了避免哭声被鬼子听到连带其他人遭殃,我母亲只得把妹妹紧紧搂在怀里,堵住她的嘴不让她哭,最后可怜的妹妹被活活闷死了。”回想起往事,87岁的全文金老泪纵横。
从独山港码头沿海塘向西行三公里,便到达全公亭。亭中耸立着一块青石残碑,上刻“侵华日军登陆处”。碑后的几行小字,无声控诉着日寇的侵略罪行:“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晨,日军在白沙湾、全公亭一带登陆,当地驻军奋起抵抗,壮烈牺牲百余人,日军侵占后,屠杀百姓500余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勒石铭记,以志不忘。”
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后,淞沪战场态势急剧恶化,中国军队被迫全线西撤,太湖南走廊被日军打通,直接导致上海、南京和杭州等重大城市的失陷。
穿过历史的硝烟,78年以后,我们来到这片中华儿女曾经浴血奋战的海塘。眼前早已不是曾经的泥泞滩涂,浙北最大的粮食码头耸立在海岸旁。这些繁荣的背后,有众多勇士的功绩。宁波日报记者 杨静雅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