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我以我血荐轩辕 众多象山籍抗战烈士牺牲时不满30岁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20 07:40:5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我以我血荐轩辕

当地干部在介绍史奇涛烈士的生平事迹。(徐文杰摄)

□宁波日报记者 黄合 实习生 倪姝雯

寻访地点: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寻访内容:安息于象山的抗战英烈

讲述人:林冬琳,象山县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

仅一墙之隔,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紧紧挨着象山县府大院,翠柏葱郁,古樟参天。

走进大门,正中是一四方花坛,耸立着6米来高的烈士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首是一条2米宽的鹅卵石主径,直通烈士事迹陈列大厅,冬青夹道,花圃、亭阁互为映衬。尽头处是一殿堂式仿古建筑,红瓦丹墙,硬歇山顶,庄严肃穆。

“这里原本是鲁班殿、樟树庙故址,如今陈列的是大革命时期以来166位烈士的遗像及事迹。”林冬琳参与过该纪念馆的资料整理,一字一句梳理校对过烈士们的事迹。

70多年前,面对日军的种种暴行,一批批象山籍热血青年踏上革命征途。在他们清亮的眼眸中,没有对枪炮的畏惧,没有对牺牲的不安,有的是民族正义和大义凛然。“这批英烈大多非常年轻,像史奇涛、吴烨,牺牲的时候年龄没有超过30岁。”林冬琳的言语中充满了惋惜之情。

1915年,史奇涛在象山新桥镇关头村出生。年少之时,他曾在宁波省立四中、上海同德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等处求学,接受了新思想新观点;1934年,因家中变故辍学,在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小学任教,正式接触到共产党人,开启了他短暂而光荣的革命生涯。

1937年春,入党不久的史奇涛任中共上海教育界支部成员,成为抗战初期上海教育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四处奔波,举办了众多的演讲会、读书会、报告会、新文字学习班,成立歌咏队,举办音乐演唱会,领导群众进行反日、反伪、反特斗争。1939年,史奇涛奉命调入新四军军部,任政治部宣传处宣教科副科长,负责部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在别人眼中,史奇涛是一个爱书之人,繁忙的工作让他没有什么空闲时间,因此他总在腋下夹着一些进步报刊或小册子,利用一切时间来阅读。他还把半夜12时到凌晨2时定为读书看文件、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理论的时间,始终坚持,雷打不动。

1940年7月24日早晨,史奇涛肩负着深入敌后开展地下抗日斗争的工作重担,同二十几名同志一起,在地下交通员的带领下,赶往丹北游击队驻地,半路遭遇日军伏击,史奇涛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另一名烈士,新桥镇洋坑村人吴烨,也是史奇涛的老乡。在纪念馆中,还留存着1936年史奇涛给当时在培本小学任教的好友吴烨的亲笔信,信中除了介绍自已的近况、表达友情,还介绍自己的朋友去培本小学教书。

1933年,吴烨从宁波省立四中毕业,受聘担任私立始达小学国文教师,1935年夏创办培本小学。1937年2月,吴烨赴上海,在虹口区唐山路士林小学任教。卢沟桥事变之后,他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随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的“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西行,在江西铅山县参加新四军,在三支五团团部做宣传工作,不久加入共产党。

在他人的印象中,吴烨是一名热爱文学创作的优秀宣传工作者。他从初中时开始写作,参加革命后运用多种文艺形式开展宣传,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留下十多万字的遗作。后一直从事地下斗争和宣传文化工作,直到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叛徒杀害。

“拯救民族出生入死天地惊鬼神泣,振兴中华励精图治山河奋风雷鼓”———林冬琳说,这副纪念馆正门两侧的楹联,是这些烈士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辉,虽然生活条件无比艰苦,但他们从未退缩过,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心中正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如今,当年的书信、文稿、物件还静静地安放在陈列柜里,曾经的故事还在口口相传中复述;只是斯人已逝,唯有音容笑貌定格在画面中,尘封在展板上,供后人凭吊、瞻仰。

相关链接

坐落在象鼻山嘴南麓的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兴建于1957年,馆内陈列着大革命时期以来166位烈士的遗像,土地革命时期的王家谟、殷夫等烈士生前的遗物、器具等都在此得到了保存。1992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列为“宁波市中小学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6月,被中共宁波市委列为“宁波市党史教育基地”。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