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道
金绍奎
朱绣芳
东南商报记者 陈也喆/文 记者 崔 引/摄
宁波海曙区后河小区椅子巷里,住着一位86岁的老奶奶。
满头风霜,一脸慈祥。然而,她所经历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她有三位父亲:生父赋予她生命与信念,养父给予她温暖与呵护,继父教会她什么是民族大爱。
她被隐姓埋名20年,只是因为,她是英雄烈士龙大道的遗孤。
她名叫龙英尔,70多年前,她亲眼目睹过继父营救美国飞行员,还在日本人的疯狂追杀中逃过一劫。
她凝望生父遗像,细细讲述过往的时候,眼里依然有恐慌与泪水。
1
一封神秘的信
1931年年初,龙英尔只有2岁,她母亲金翊群收到一封信。
信很短,寥寥数十字,充满了神秘的暗语:
“大道同志有好多日子没来过,现在上海的生意很坏很坏,大道到最远最远的地方做生意去了,恐怕很久很久都不能回来,我们也正在打听他的消息,待有确切地址,马上会把你信转去,今后地方也不要来信,我日内即将离开上海,到别处去做生意。”
信中的“大道同志”,就是龙英尔的生父龙大道,他曾是浙江省委代书记,是早期优秀共产党员。
金翊群也是共产党员,大革命时期,他们相遇相知,成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29年9月,他们的爱情结晶诞生在金翊群的老家镇海澥浦。
龙大道知道后很高兴,给婴孩起名“英尔”,取自《国际歌》里的一句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为了不被人发现,龙大道给她取了一个小名“海珍”,意为镇海的珍宝。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海珍这个女娃的身世。周围的老百姓只知道海珍的母亲是一个居无定所的老师,她的父亲却很少有人提起。
收到那封神秘的信后不久,海珍的母亲又收到一个陌生人寄来的50银元。
金翊群预感不祥,这笔莫名的钱款,很有可能是党组织在龙大道牺牲后给的安家费。
她立即前往上海寻找丈夫,然而,原本掩护地下党的面粉厂已是人去楼空。
无奈之下,她上了一辆电车,竟惊喜地发现一位面熟的同志。
她正想上前打招呼,那人却摘下鸭舌帽,匆匆点头,压低嗓音说了句:“赶快离开上海”,飞也似地下了电车,消失在人群中。
她这才意识到,丈夫真的遭遇不幸了。很多年以后,有关龙大道牺牲的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