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母亲的嫁妆
1938年,海珍的母亲改嫁,全家搬到鄞州咸祥。
继父名叫朱绣芳,是当年咸祥镇的镇长。他出身贫寒,小时候家里穷得连粪缸都没有。
但他天资聪慧,众人出资送他去念私塾。长大后,他写得一手好书法,待人谦卑随和,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
他早先以教书为业,与当时以教书为名、从事地下党工作的金翊群相识。龙大道还曾托付他,好好照顾金翊群。
朱绣芳的房子里,尽是些破破烂烂的家具。母亲嫁过去后,带去了很多嫁妆。
客堂间的桌上,摆着好多瓷器。瓷器上有八仙过海、渔翁得利的图样,还镌刻着一行行俊逸的字。
海珍常常看到母亲摩挲着那些瓷器上的字,凝神专注。
后来,母亲才告诉她,那些字都是龙大道在江西景德镇瓷厂蹲点地下工作时,亲手写下的。
那时候,咸祥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日军、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游击队三方必争之地。
朱绣芳为人正直,积极参加抗日,大家都称他“红色镇长”。
有一天,他闻讯日本鬼子即将来咸祥镇扫荡,恰巧又遇日军飞机向下扫射,就拖着一家老小往深山躲藏。
为了壮胆,他带头唱起了儿歌:“铃铃啷啷卖小糖,独山走过周湖塘……”
他们在深山冷岙住了两个多月,折腾得骨瘦如柴、筋疲力尽,脚底满是血泡。
四处逃难的日子里,朱绣芳仍然把龙大道的遗物、书信藏匿妥当,还背着被国民党杀头的危险照顾烈士遗孤海珍,如今想来,真是超越了寻常的感情。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