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里的亲子关系
超九成受访者跟妈妈感情不错
在问到“您对母亲的感情怎样”时,67.2%的人选择了“很喜爱”,27.3%表示“较喜爱”,可见,94.5%的受访者对母亲感情不错。
有意思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对妈妈的爱也有不同。总的来看,初中段的调查者对母亲持“没什么感觉或讨厌”的相对较高。宁波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分析,这可能和青春期子女比较叛逆,学业压力大有关。不过,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子女对母亲的感情也会更好。
年龄越大越愿和爸爸交流困惑
当遇到困难时,通常从谁那里获得帮助?
这道题的答案或许会让很多母亲失望。平均下来,被调查对象选择“父亲”者所占比例为46.8%;选择“母亲”者所占比例为21.1%。
有意思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在这道题的选择有所不同。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百分百选择求助父亲。初中生在遇到困难时,通常首选母亲,占比高达37.0%,其次是自我调节,占比32.4%,第三是同学,占比13.5%,第四是父亲,占比12.5%。
数据显示“儿大不由娘”是对的
调查发现,当母亲与子女出现矛盾时,多数以母亲先子女妥协,先进行沟通为主。
当然,不同年龄段也有差异。比如,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母亲不讲道理,让子女服从的比例要高于大学或参加工作后;这种“妥协比例”相差两倍以上。
调查发现,八成以上母亲对子女的日常交流情况整体良好,“基本上无话不谈”或者“大部分话会和母亲说”。不过,从调查看,男性与母亲只是“偶尔交流”或“交流有隔阂”,“很少交流”的比例高于女性近2倍;女性与母亲“基本上无话不谈”的比例高于男性近10个百分点。
有意思的是,随着被调查者知识学历的提升,或者参加工作,子女与母亲的交流有隔阂,很少交流或者只是偶尔交流的比重不断增加。
寄宿影响亲子沟通
但也教会孩子感恩
“要不要让孩子读寄宿学校”、“寄宿会不会影响亲子关系”……这是很多妈妈都头痛的问题。
数据明确显示,随着寄宿时间越长,母亲与子女间交流越容易减少,沟通成本增加。在日常沟通上,对于“您与您母亲日常交流情况”的调查中,从未寄宿者选择“只是偶尔交流”或者“交流有隔阂,很少交流”的比例为9.6%;有一年以内寄宿经历者的比例为12.5%;有一到三年寄宿经历者的比例为16.3%;有三到五年寄宿经历者的比例为17.3%;有五年以上寄宿经历者的比例为17.6%。
那对母亲的爱会不会因为寄宿而打了折扣?答案似乎并非如此。从未寄宿者和寄宿经历三年以下者,对母亲持“很喜爱”的所占比例都不足七成;而寄宿经历在三年以上者选择“很喜爱”的比例均超过七成。也许,这某种程度上是“距离产生美”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