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沈莉萍
穿着手术服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丁慧青,在连续做了好几台手术后,体力不支,劳累地坐在地上靠着墙壁吸氧,满面倦容……
她的同事偷偷拍下了这一幕,传到了朋友圈。
丁医生的敬业和坚守,是宁波一线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她的劳累和疲倦,是医生们在走下“战场”后显露的真实。这张照片带来的心灵震撼,让我们对一线的白衣天使多了份尊重和理解,也让患者们多了份信任和感激。
今天上午甬派记者走进市第一医院,走近丁医生,记录丁医生和她的同事们的日常工作状态——
一个“蛮有耐心、态度很好”的好医生
丁慧青医生是市第一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师。每周二上午,是她的门诊时间。
今天一早,甬派记者来到第一医院5楼的妇产科门诊6诊室。丁医生已经在忙碌地为患者诊疗了。
昨天手术后那么疲惫,不过,今天丁医生看上去已经完全恢复了状态,精神不错。
“等单子出来后,一个星期后再来找我。”丁医生接诊完一名患者。下一名患者把病例卡和B超单递上来,丁医生仔细看了看,笑着问病人一些情况,这名女患者轻松地和她聊了起来。
丁医生很忙,她并没有注意到记者,记者也没有去打扰她。一连好几名患者,她都笑着和她们对话,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面对这样亲切的医生,患者没有压力。
因为有很多的病人在外面等候,丁医生有“两快”:说话的语速快,在病例上写字的速度也快。当她低头写字,可以在她扎起的头发上看到几根白发。
一名20多岁的女患者需要回奶。丁医生耐心地告诉她,可以到附近的药房买些麦芽,煮水喝。或者买半生的烙饼去敷一敷。语气就像是一个大姐姐在关照。
“蛮耐心的,态度很好,只要问她什么,她都会回答。”这名女患者说,她第一次挂丁医生的号,感觉很满意。
预检分诊台的护士说,丁医生的门诊,只有半天时间,很多患者挂她的号,一个上午有100多号,平时都要忙到中午12点多。
“丁医生医术好,人也很好。”在医院做清洁工的一名阿姨说。
“我们不少同事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一位医护人员说。
丁医生1995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多年来一直在市第一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与教学工作。该院的妇产科,承担了全市高危险疑难产妇的救治工作。
丁医生对患者很友善,即使在网上,她也很愿意为患者服务。
“大家好,我是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丁慧青,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我和我的团队希望能用我们在妇产科临床与教学方面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各位孕妈妈和准备成为妈妈们的网友们提供各类咨询和帮助,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位在产前准备和产后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答疑。
如果有需要,各位也可以在每周二上午时间到第一医院妇产科专家门诊室与我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沟通。平时若您在论坛上留言,由于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回复的,我会在接下来第一时间回复您,做到有问必答。敬请谅解。谢谢!”
上面是丁慧青给论坛上宁波网友的留言。
院方提供的丁医生和她的同事正在手术的照片。
“只有在’下战场‘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疲劳”
丁医生没有想到,一张照片,竟然会引来这么大的反响。面对这么多的问候,她很感谢网友们的理解和支持。
不过,她也表示,自己只想静静地做个好医生。 “其实,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当你进入医护的角色,不论在哪里,都是尽心尽力的,疲劳感只会出现在下了战场的那一刻,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行们都能理解其中的苦和乐!”
是的,在平时,人们看到的医生,总是穿着白大褂,精神地坐在桌子前,被一群病人围着。这张照片,只是让网友们看到了这个群体的一个侧面。
职业的苦乐,也只有同行能懂。很多医院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都说,这是工作职责,奉献是必须的。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医生,比普通人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辛苦。
“病人多、手术多,是现在医院工作的常态。”市第一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朱红说。
昨天,市第一医院手术量是93台。神经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的手术耗时较长,而耗时较短的手术翻台较快。如各类急诊和妇产科手术,医生手术至凌晨一两点,那是家常便饭。
当下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也客观造成了医生工作量大。许多省级、国家级医院的医生工作量更是惊人。
对医生来说,门诊、病房、治疗,手术是每天的必修课,同时还要精进技艺,并跟上医疗技术发展的步伐。社会和患者的需求与自我进步的要求,构成了一个医生永不停歇的成长之路。
“病人让你开刀,就是信任你。”市第一医院分管外科业务的副院长姜建帅说,医生付出的不仅是脑力和体力,还有生命相托的压力,医生是一个需要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的职业。
姜建帅说,作为医生,需要社会和患者的理解,但更希望我们的患者,能认识到医学的不确定性,带着理解来就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