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关心的是社保医保问题
大学生曾就“老漂族”做过调研
邵思瑶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今年暑假,她和同学走上宁波街头,访问了150多位“老漂族”,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做了调研。
“老漂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跟随子女离开故土来到城市生活,帮忙照顾孩子还有孙辈,他们享受着天伦之乐,也承受着寂寞和惶恐;第二类:背井离乡出来打工的老人。这类老人文化程度低,收入少,面临的难题也更多。”
邵思瑶和同学更关注外来务工老人,“有位在小吃店打工的阿姨告诉我,她以前在工厂上班,工厂交了养老保险金,后来公司裁员,养老保险金就断了,后来好不容易攒够了钱,想一次性把以前落下的养老保险金补齐,结果不被允许,但宁波本地的老人可以享受一次性补齐的权利,每次想到这件事,她就很心酸。”
邵思瑶说,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关于“老漂族”的资料少之又少,尽管力量微薄,但也希望能借此引起大家及社会对这个族群的关注,“比如说可以计划一些社区活动,组织老人一起参与,建立老漂族档案,开设普通话课程,成立老年人娱乐室等等,活跃社区的气氛,创建和谐小区环境培养街坊邻居之间的和睦关系。”
■专家观点
儿女的关心和爱
是孤独的最好解药
“儿行千里母担忧”,放不下儿女,有的“老漂族”义不容辞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也有儿女希望尽孝,把父母接到身边;还有的“养儿防老”,不得已追随儿女漂泊生活。
不论什么原因,这些老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难以适应的无奈困境,如何才能让他们得以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呢?
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浩,在他看来,让“老年漂”适应新的环境需要时间,一般情况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可以调整。
“老人的晚年生活要自己做主,而不是只围着儿女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养老方式,照顾隔代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家庭等综合情况量力而行。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主动融入社区中参与一些老年活动,常与街坊邻里交流,主动融入其中,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杨浩建议,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年轻人自己带孩子。实在需要父母带,就要多沟通、多理解。“不管是老人还是儿女,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多包容,遇到问题多为对方想一想,这样就不会觉得委屈,孤独感就会减轻,就会快乐很多。”杨浩表示,最关键是情感上要多关注父母,对于老人来说,情感上的关注远比物质更重要。□记者 陈嫣然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