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20多年前宁波就有"街拍" 摄影爱好者抓拍"割稻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0-28 09:27:2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二十多年前宁波就有“街拍”

□记者 陈晓旻 

这是一张上世纪80年代末的“街拍”照片。“街拍”如今成为时尚,但在那个年代是件冒风险的事情。

当年,摄影爱好者陈曙皓为了“街拍”,借了个傻瓜相机,这样不用对焦就可以迅速按下快门,一般不会引起对方注意,有一张照片(上图)就是用这种方法抓拍的。

陈曙皓说,每当七八月之交,他就发现灵桥脚下、江厦公园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就像有什么聚会,通常有两三百人吧,或坐着蹲着等待;或者站在马路上大声地用方言交谈,有时还用手作比划。都是农村人的打扮,都是壮劳力,戴着草帽,背着编织袋或者拎着个手提包,一看就是来干活的。开始他也很好奇,一问才知道是割稻客,等待宁波周边农村的粮食承包大户们前来雇佣。

那时的宁波市郊区,一旷平野,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一农户家一般种着10余亩左右的早稻,种粮大户就更多了。一到“双抢”时节,一个男劳力是难以短期内将全部早稻收割进来的,所以通常要叫割稻客来做帮手。

那时的割稻客一般来自邻近的象山、宁海、台州、黄岩等地,因为山多地少,他们大部分耕作少量的梯田,产量很低,农民收入微薄。他们割完了自己少量土地中庄稼后,就会成群结队,长途跋涉到宁波郊区来帮人割稻。宁波人称他们为“割稻客”。这些割稻客,随身的背包里面除了一些简单的换洗衣服外,主要是包着用自种的麦粉煎贴的圆形麦饼,作为食粮。照片中两个人在吃的就是类似麦饼的干粮。

当时割稻全部用手工,很是辛苦,同时也包括打稻等工作。割稻客的工钱,一般有以亩计酬和以日计酬两种。价格是在灵桥路边的马路市场谈好的。在割稻的日子里,割稻客吃住都在主人家里。割稻客干活时十分卖力,早出晚归,争取多赚些工钱。

陈曙皓那时上班的路上天天路过灵桥路,他发现割稻客聚集的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不知不觉消失的。听说是因为现代化的联合收割机普及的关系。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