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南塘河畔故事多 承载着许多人文历史与精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2-10 09:36:47   稿源: 宁波日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南塘河畔故事多

沈氏一族老宅所在地、现鄞州石碶星光村。(王岚 摄)

南塘河畔故事多

沈光文纪念馆一景。(赵铭琦摄)

南塘河畔故事多。

随着我们塘河寻访行动的步步深入,千年南塘河水哺育的历代风云人物开始逐个展现。今天的南塘河不仅是历史上明州城的“母亲河”,它还承载着许多需要挖掘与传承的人文历史与精神。

寻访南塘河,不得不说城南袁氏。其中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及其后代世居与此的袁氏家族建筑群,新中国电影事业开拓者之一袁牧之故居,均在南塘河历史街区一期保护开发中保存了下来。

历史上的南塘河,一直是文脉之地。早在北宋时代,南城之地就有了城南书院,城南袁氏袁毂是第一批学生,也是后来明州历史上以自己的教育培养的最早的进士。城南书院后来所形成的学风与影响力,从此与城南袁氏家族联结在了一起。

据历史记载,袁毂的孙子袁文主持过城南书院,而最终促使城南书院形成一种教育传统的,还是其曾孙袁燮。袁燮最高位阶当至国子监祭酒,类似当代的教育部部长。但他最终还是心系教学,回到城南书院当主讲,令书院名噪一时,吸引学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使书院成为当时中国哲学的一大研究中心。

袁氏后人袁钢惠在宣统二年又创办了“袁氏崇文学堂”,在袁氏族人的热烈响应下学堂后更名为“袁氏崇志小学”,并逐步演化为一所对外开放的学校。如今市民所熟知的南郊小学前身,便始于此。而其培养学生中,最为著名的当是新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袁牧之。

电影《桃李劫》是袁牧之成名作,时年25岁,可谓当时的天才少年。其后来编导的《马路天使》,成为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新中国建国前夕,袁牧之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并生产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今天,南塘河畔的袁家大宅被完整保留,他,是这片老街区的人格代表,文化之魂。

南塘河畔另一旺族、沈氏一族家宅大院虽然没能与袁氏大宅一样幸运地留存下来,但所幸其文化留存已被挖掘。

明代剧作家高则诚撰写的戏曲《琵琶记》广为流传。而这样一部传世名作其实就诞生在南塘河边、沈氏楼中。据史料记载:高则诚为避元末战乱,客居鄞州区石碶沈家十多年。其间写成了《琵琶记》。据传,就在完稿之夕,高则诚忽见桌上并插之双烛火焰相向弯曲,交合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焰虹,不禁高喊“瑞光!瑞光。”从此沈氏楼即改称“瑞光楼”。

岁月悠悠,瑞光楼今天已不复存在,但仍有遗址可寻。目前,地方政府已在其旧址树碑石纪念。

事实上,沈氏家族本身也是人才辈出。如生于鄞县的南明时期文人、官吏沈光文,被尊称为“开台先师”。他后半生因故流寓台湾,以诗文写下了台湾第一批书面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今,鄞州区政府重修沈光文纪念馆,供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缅怀,并开展学术研讨及交流。

旧时南塘河的繁荣,除了培育出文化的种子,交汇出思想的火花,还催生了一批远近闻名的商业品牌。如民国时期的同茂记:一个创建于民国初年的酿造作坊,典型的前店后坊格式。由于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吸引了远近客户,很多上海客户还慕名而来采购,当时酿造的酱油和豆瓣酱畅销江浙各地。同茂记旧址也被原址保留。行走在南塘老街,路经那个大门,仿佛依稀还有浓郁的浆香飘出。记者 王岚 单玉紫枫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