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机场高架下有支施工应急队:橙红色是他们的象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03 09:46:52 报料热线:81850000

施工应急队的队员在填补道路坑洞。记者 许天长 摄

  沿机场路一直向北,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北门户高架环绕。在这儿,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正在有序地推进建设中。

  临近年节,施工场地内的工人已无往日多,远方的大都已归家,唯独留有一支施工应急队在坚守着。这个团队一共28人,近两年来都是分批分时组队工作。每次出行,队员身上的橙红色警示背心特别耀眼,一眼就让人辨认出。

  几袋沥青包

  多人多锤配合补坑洞

  昨日的午后,阳光正盛,也未能掩去丝毫寒意。

  对29岁的唐泽峰来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去填补道路坑洞。于是,按照组队安排,他和四个队员一起戴上安全帽,穿上警示背心,扛上两袋沥青包,带着工具就行动了。

  前几日的寒潮雨雪天,让青林湾大桥北侧的“保通路”与原道路接口出现了坑洞。坑洞不大,却阻碍了其中一车道的通行功能。

  “我来扛”,“我指引交通”,一到坑洞处,默契令团队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快且明确的分工。一袋沥青包看似不大,却有10公斤重,在低温下冻成了块。想要结实平缓地填补好,需要几人用铁锤使劲击打成碎,再一点点铺入。

  一下,两下,看似简单的机械动作却用上了唐泽峰所有的力气。寒风中,他的额头竟渗出一点小汗珠。

  “填补坑洞是重复率最高的应急工作之一。这边连接高架与外环路,大车特别多,坑洞的出现更为平常。”唐泽峰说,就算是无趣的体力活,队员们也都是认真干。“虽然这是临时的保通路,在此时此刻也在为车辆们的通行服务着,我们就是保障者。”

  “打杂的”———队员觉得这个称呼很不错

  这个施工应急团队组建时间其实并不久。

  2014年5月,宁波市建设集团进驻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28个不熟悉的人就这样就聚在了一起。他们大都是宁波大市人,便于需要时随叫随到。

  作为团队里少有的外省人,33岁的吕东早已融入了宁波。10年前,他来甬工作,4年后就选择在此安了家。可工作的特殊性,令他时常刚到家就被叫去施工地去应急干活。

  “与其他打桩等工种不同,我们的工作就是琐事维护,隐在庞大的施工队伍中。”这不太起眼的应急活,吕东觉得并不简单。

  他告诉记者,整体项目的施工进度都是按照年度、月度计划好,周期进行。可他们的工作固定与随机并行。

  “高架建设初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就保通道路进行施工。交通改了,就做维护。包括修复围挡内外撑,隔离墩的码放,抬升沉降的窨井盖问题,修补混凝土开裂,摆放范围内的警示牌等,都是日常需做的。”当然,最担心的就是寒冬与台风天。

  交谈中,不少队员对这份工作的评价是“打杂的”。他们解释,这并非自嘲,而是对多面手的另一种接地气的叫法。

  他们还会相逢在新的城建“战场”

  再平凡的工作,也能生出内心的光辉。吕东一直认为,建筑工人不能简单地来形容自己,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出力。

  “不止我们这个团队,所有在城建奋斗的人们,都是美丽城市的铸就师。”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大,但他脸上满溢自豪感。

  据了解,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南起青林湾大桥北引桥,北至江北大道,主线全长2.42公里。

  这短短的距离,28个橙红色身影在此间穿梭驻足、攀高俯身。不论冬寒夏炎、雨雪风潮。他们一起度过了500多个日夜,不论春节或其他节假日。

  作为机场路全线贯通的最后一个卡点,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目前主线已基本建成。不出意外,会在今年下半年竣工。届时,宁波北门户将与机场快速路全面对接,从保国寺至栎社机场与去绕城都将变得便捷。

  那时,可以想象唐泽峰和吕东所在的这支施工应急团队的愉悦。可这个因项目而结缘的28个成员将奔赴各自新的城建“战场”,或许他们还会相逢,再一次成为默契无比的应急团队。

  □宁波晚报记者张颖

编辑: 孙研

机场高架下有支施工应急队:橙红色是他们的象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03 09:46:52


施工应急队的队员在填补道路坑洞。记者 许天长 摄

  沿机场路一直向北,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北门户高架环绕。在这儿,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正在有序地推进建设中。

  临近年节,施工场地内的工人已无往日多,远方的大都已归家,唯独留有一支施工应急队在坚守着。这个团队一共28人,近两年来都是分批分时组队工作。每次出行,队员身上的橙红色警示背心特别耀眼,一眼就让人辨认出。

  几袋沥青包

  多人多锤配合补坑洞

  昨日的午后,阳光正盛,也未能掩去丝毫寒意。

  对29岁的唐泽峰来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去填补道路坑洞。于是,按照组队安排,他和四个队员一起戴上安全帽,穿上警示背心,扛上两袋沥青包,带着工具就行动了。

  前几日的寒潮雨雪天,让青林湾大桥北侧的“保通路”与原道路接口出现了坑洞。坑洞不大,却阻碍了其中一车道的通行功能。

  “我来扛”,“我指引交通”,一到坑洞处,默契令团队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快且明确的分工。一袋沥青包看似不大,却有10公斤重,在低温下冻成了块。想要结实平缓地填补好,需要几人用铁锤使劲击打成碎,再一点点铺入。

  一下,两下,看似简单的机械动作却用上了唐泽峰所有的力气。寒风中,他的额头竟渗出一点小汗珠。

  “填补坑洞是重复率最高的应急工作之一。这边连接高架与外环路,大车特别多,坑洞的出现更为平常。”唐泽峰说,就算是无趣的体力活,队员们也都是认真干。“虽然这是临时的保通路,在此时此刻也在为车辆们的通行服务着,我们就是保障者。”

  “打杂的”———队员觉得这个称呼很不错

  这个施工应急团队组建时间其实并不久。

  2014年5月,宁波市建设集团进驻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28个不熟悉的人就这样就聚在了一起。他们大都是宁波大市人,便于需要时随叫随到。

  作为团队里少有的外省人,33岁的吕东早已融入了宁波。10年前,他来甬工作,4年后就选择在此安了家。可工作的特殊性,令他时常刚到家就被叫去施工地去应急干活。

  “与其他打桩等工种不同,我们的工作就是琐事维护,隐在庞大的施工队伍中。”这不太起眼的应急活,吕东觉得并不简单。

  他告诉记者,整体项目的施工进度都是按照年度、月度计划好,周期进行。可他们的工作固定与随机并行。

  “高架建设初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就保通道路进行施工。交通改了,就做维护。包括修复围挡内外撑,隔离墩的码放,抬升沉降的窨井盖问题,修补混凝土开裂,摆放范围内的警示牌等,都是日常需做的。”当然,最担心的就是寒冬与台风天。

  交谈中,不少队员对这份工作的评价是“打杂的”。他们解释,这并非自嘲,而是对多面手的另一种接地气的叫法。

  他们还会相逢在新的城建“战场”

  再平凡的工作,也能生出内心的光辉。吕东一直认为,建筑工人不能简单地来形容自己,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出力。

  “不止我们这个团队,所有在城建奋斗的人们,都是美丽城市的铸就师。”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大,但他脸上满溢自豪感。

  据了解,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南起青林湾大桥北引桥,北至江北大道,主线全长2.42公里。

  这短短的距离,28个橙红色身影在此间穿梭驻足、攀高俯身。不论冬寒夏炎、雨雪风潮。他们一起度过了500多个日夜,不论春节或其他节假日。

  作为机场路全线贯通的最后一个卡点,机场路(青林湾大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目前主线已基本建成。不出意外,会在今年下半年竣工。届时,宁波北门户将与机场快速路全面对接,从保国寺至栎社机场与去绕城都将变得便捷。

  那时,可以想象唐泽峰和吕东所在的这支施工应急团队的愉悦。可这个因项目而结缘的28个成员将奔赴各自新的城建“战场”,或许他们还会相逢,再一次成为默契无比的应急团队。

  □宁波晚报记者张颖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