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把宁波打造成一个“超级海绵体”雨大蓄水无雨挤水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2-22 18:49:4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6宁波两会

  这几年,台风带来的危害让宁波人心有余悸,多次台风把宁波变成汪洋之地。

  然而,另一方面,往往到了夏季,宁波却又“缺水”。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的55%。

  能不能把宁波打造成雨大能蓄无雨能挤的“超级海绵体”?把宁波建设成为“海绵城市”?

  超前

  慈城新城10年前引入“海绵城市”概念

  早在2006年,借鉴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慈城新城率先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全长23.7公里的慈城新城核心区“两纵一横”路网及官山河以西路网,以及26.9公顷生态湖的开挖和景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率先建成2.6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这个面积达26.9公倾的生态湖,除了充当城市“绿肺”以外,它最主要的功能,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排涝池”。

  每当强降雨来时,中心湖排涝池接收来自西北和西南(官山河以西)两区域内水路的水,雨水径流通过小区地块周围的路边生态滤水带或邻近水边生态带排入中心排涝池。

  同时,它还是区域生态的调节器。地表水经人工湿地循环后得到进一步处理和净化,处理过后的水作为慈城新区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到小区地块内作为灌溉用水和其他用水,以此起到蓄洪和水处理净化再利用的作用。

  慈城新城区域内的主要道路都是“海绵道路”。

  道路两旁有一道约2.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草地比周围路面下凹约20厘米。每当发生强降水,通过这片下沉的绿化带,路面多余的雨水就可以下渗和净化,同时又能补充和涵养地下水,减少绿化灌溉用水。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让慈城新城形成了“海绵体”,经受住了自然水害的重重考验。

  遗憾

  宁波多雨却雨水利用低

  在2014年10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发布过《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主题就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专家说,这正是“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

  也就是说,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不用水的时候就用海绵的储藏功能把它吸起来,如果要用水,海绵挤一下,下面的水就出来。

  当前,宁波的雨水利用率较低。

  根据《宁波市水资源公告》,在2014年度我市污水处理回用量及雨水利用量为0.32亿立方米,只占全市供水量的1.4%。而同期北京,2014年单纯雨水利用1.1亿立方米,占了全部供水量的2.9%;雨水回收利用最为先进的新加坡,全国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城市骤雨收集系统的集水区域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2/3,可以将该国约80%的降雨量转化为饮用水,解决当地居民30%以上的用水需求。

  宁波部分的雨水利用,比如保障性住房采用了屋面雨水收集技术,收集雨水主要用于道路冲洗、绿化浇洒,但模式很单一,没有综合利用,不能实质上发挥雨水利用的功能。

  政协委员曹建波说,世界上先进国家,如日本,美国,沿海城市已经做到地下有空间,水不用的时候把它储藏起来。宁波也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淡水资源很缺,我们城市发挥海绵的功能的话,台风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把地下水排干,台风走以后,就把水积蓄起来进行综合利用,有的水可以灌浇绿化、溶于江河,使用于农业灌溉这一块,整个宁波城市把海绵的功能加进去,进行淡水的综合利用。下雨天把绿地里的水,屋顶水往马路上排,马路通过下水道再往江河上排,通过海绵城市的功能,绿化中的水,房子上的水,马路上的水,有一个综合利用的网络在下面。

  畅想

  发挥宁波特色建设“海绵城市”

  民革宁波市委会在此次两会上提出提案,建议加强宁波地区现有雨水径流调查和分析,建立城市径流数据信息系统;把“海绵城市”建设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项目设计中。另外,以不改变原用地径流为原则,根据不同用地性质确定地块径流控制标准,避免所有类型、规模建筑规定相同的指标要求。

  政协委员曹建波建议,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保护湖泊湿地,保证“城市海绵”的蓄容量。

  他说,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德国等国进行了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裁直变弯、对已硬化的河岸带进行了生态改造,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降低主河道洪峰量。日本进行了“多自然型河道建设”。这些都是宁波改善湖泊、港渠生态环境的重要借鉴。

  “其次,针对宁波的城市绿地特色应该有合理的分析,宁波市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河湖水系较多、绿地建设多为高花坛等,应该研究宁波市绿地各类土壤的雨水渗透能力与降雨规律之间的关系,各类植物对于雨水浸泡适应的规律等。”

  政协委员张建国对建设“海绵城市”也进行过深入的调研,这次宁波两会他也提出了相关提案。

  在他看来,“海绵城市”就是我们雨水下来以后,从草坪进入到排水沟,通过排水沟的处理,处理后水流到河道,没有污染没有沉淀物。一旦雨水没有处理直接排到河道,河道淤泥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以后,再发大水,内存量就没有了,就洪涝了。

  “目前全国16个城市已经试点海绵城市了,要推进宁波申请海绵城市的工作,建议在新开发的地方可以考虑以海绵城市作为基础去实施,新的开发区按照海绵城市去规划设计。”张建国说。

  记者 吴明京 实习生 顾书齐

编辑: 崔燕

把宁波打造成一个“超级海绵体”雨大蓄水无雨挤水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2-22 18:49:48

  这几年,台风带来的危害让宁波人心有余悸,多次台风把宁波变成汪洋之地。

  然而,另一方面,往往到了夏季,宁波却又“缺水”。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的55%。

  能不能把宁波打造成雨大能蓄无雨能挤的“超级海绵体”?把宁波建设成为“海绵城市”?

  超前

  慈城新城10年前引入“海绵城市”概念

  早在2006年,借鉴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慈城新城率先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全长23.7公里的慈城新城核心区“两纵一横”路网及官山河以西路网,以及26.9公顷生态湖的开挖和景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率先建成2.6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这个面积达26.9公倾的生态湖,除了充当城市“绿肺”以外,它最主要的功能,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排涝池”。

  每当强降雨来时,中心湖排涝池接收来自西北和西南(官山河以西)两区域内水路的水,雨水径流通过小区地块周围的路边生态滤水带或邻近水边生态带排入中心排涝池。

  同时,它还是区域生态的调节器。地表水经人工湿地循环后得到进一步处理和净化,处理过后的水作为慈城新区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到小区地块内作为灌溉用水和其他用水,以此起到蓄洪和水处理净化再利用的作用。

  慈城新城区域内的主要道路都是“海绵道路”。

  道路两旁有一道约2.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草地比周围路面下凹约20厘米。每当发生强降水,通过这片下沉的绿化带,路面多余的雨水就可以下渗和净化,同时又能补充和涵养地下水,减少绿化灌溉用水。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让慈城新城形成了“海绵体”,经受住了自然水害的重重考验。

  遗憾

  宁波多雨却雨水利用低

  在2014年10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发布过《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主题就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专家说,这正是“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

  也就是说,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不用水的时候就用海绵的储藏功能把它吸起来,如果要用水,海绵挤一下,下面的水就出来。

  当前,宁波的雨水利用率较低。

  根据《宁波市水资源公告》,在2014年度我市污水处理回用量及雨水利用量为0.32亿立方米,只占全市供水量的1.4%。而同期北京,2014年单纯雨水利用1.1亿立方米,占了全部供水量的2.9%;雨水回收利用最为先进的新加坡,全国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城市骤雨收集系统的集水区域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2/3,可以将该国约80%的降雨量转化为饮用水,解决当地居民30%以上的用水需求。

  宁波部分的雨水利用,比如保障性住房采用了屋面雨水收集技术,收集雨水主要用于道路冲洗、绿化浇洒,但模式很单一,没有综合利用,不能实质上发挥雨水利用的功能。

  政协委员曹建波说,世界上先进国家,如日本,美国,沿海城市已经做到地下有空间,水不用的时候把它储藏起来。宁波也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淡水资源很缺,我们城市发挥海绵的功能的话,台风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把地下水排干,台风走以后,就把水积蓄起来进行综合利用,有的水可以灌浇绿化、溶于江河,使用于农业灌溉这一块,整个宁波城市把海绵的功能加进去,进行淡水的综合利用。下雨天把绿地里的水,屋顶水往马路上排,马路通过下水道再往江河上排,通过海绵城市的功能,绿化中的水,房子上的水,马路上的水,有一个综合利用的网络在下面。

  畅想

  发挥宁波特色建设“海绵城市”

  民革宁波市委会在此次两会上提出提案,建议加强宁波地区现有雨水径流调查和分析,建立城市径流数据信息系统;把“海绵城市”建设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项目设计中。另外,以不改变原用地径流为原则,根据不同用地性质确定地块径流控制标准,避免所有类型、规模建筑规定相同的指标要求。

  政协委员曹建波建议,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保护湖泊湿地,保证“城市海绵”的蓄容量。

  他说,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德国等国进行了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裁直变弯、对已硬化的河岸带进行了生态改造,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降低主河道洪峰量。日本进行了“多自然型河道建设”。这些都是宁波改善湖泊、港渠生态环境的重要借鉴。

  “其次,针对宁波的城市绿地特色应该有合理的分析,宁波市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河湖水系较多、绿地建设多为高花坛等,应该研究宁波市绿地各类土壤的雨水渗透能力与降雨规律之间的关系,各类植物对于雨水浸泡适应的规律等。”

  政协委员张建国对建设“海绵城市”也进行过深入的调研,这次宁波两会他也提出了相关提案。

  在他看来,“海绵城市”就是我们雨水下来以后,从草坪进入到排水沟,通过排水沟的处理,处理后水流到河道,没有污染没有沉淀物。一旦雨水没有处理直接排到河道,河道淤泥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以后,再发大水,内存量就没有了,就洪涝了。

  “目前全国16个城市已经试点海绵城市了,要推进宁波申请海绵城市的工作,建议在新开发的地方可以考虑以海绵城市作为基础去实施,新的开发区按照海绵城市去规划设计。”张建国说。

  记者 吴明京 实习生 顾书齐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