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6 09:58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2月27日讯教室里,他们托起孩子们的梦想;他们以山为伴,情怀如海,那份大爱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照亮乡村孩子成长的道路——他们是我省4.7万名乡村教师,承担着近71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的教学任务。
除了歌颂这份坚守,这份光辉的职业需要坚实的支点——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乡村教师送上暖暖的“大礼包”,给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带来希望,更为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提供政策支持。
26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省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将得到多渠道扩充,资源配置将得到明显优化改善,教学水平将显著提升,职业吸引力将明显增强,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定向培养乡村教师
鼓励名师下乡支教
“2016年起,浙江将从省级层面统筹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本土化乡村教师。”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实施办法》,我省鼓励有需要且有条件的地方,对到乡村学校从教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上岗退费政策。
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难题,《实施办法》提出,鼓励支持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对到乡村学校支教1学年及以上的退休或已完成交流任务的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各地可给予每人每年两万元工作经费。
据了解,早在2012年,我省就提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当年,杭州师范大学面向丽水松阳、遂昌共招收30名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紧缺,尤其是结构性缺失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与国际接轨。教育发达国家正在推行由一名教师承担一个班级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更利于培育小学生综合素养。
【我有话说】江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姜荣珍:改变农村教育局面的法宝关键是老师,必须通过持久的系统工程,实现“共享”理念,让城乡共享优质教育。江山将努力培养愿意扎根乡土、为村里孩子启蒙的优秀教师,建立一支师德和业务水平都过硬的优秀乡村教师队伍,这不仅仅是稳定人心,也是为恢复和延续乡村文化出力。
职称评聘适当倾斜
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多年来,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不一样,城市高于乡村,这是乡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留得住”的招数之一就是职称留人。《实施办法》明确,职称(职务)评聘要向乡村学校倾斜。原则上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通过率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职务)时应适当倾斜照顾。
一直以来,论文、课题是不少乡村教师评职称的“拦路虎”。此次《实施办法》还明确,我省乡村学校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对课题和发表论文原则上不作刚性要求。另外,为鼓励乡村教师一专多能,对承担两门及以上学科教学任务的乡村教师,允许按全科学科申报晋升职称。
“留得住”的招数之二是待遇留人。根据《实施办法》,我省将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研究制订提高乡村教师教龄津贴标准政策,提高乡村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建立乡村特困教师救助制度。同时,关心乡村教师身心发展,加快实施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我有话说】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老师朱佳颖:12岁那年,我就立志回老家当一名农村教师,2015年从浙师大毕业后,实现了当年的承诺。和城里老师相比,我们在待遇上有差距。这次省里出台《实施办法》,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我更安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为农村的教育出力。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推动城镇教师交流
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能力刻不容缓,我省对症下药开出三味良方。
第一味药是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改革师范生招生制度,鼓励师范类高校通过提前批次、“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等方式开展招生。全面实行乡村学校新任教师先在优质学校挂职锻炼1年再正式上岗的培训模式。加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第二味药是让更多城镇的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实施办法》中要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同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连续任教达到12年的,均要实行交流,并随迁人事关系。同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校长职级制。
第三味药则是浓浓的人文关怀。除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等予以表彰鼓励外,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开展各类涉及教师的评选表彰活动中,向乡村教师倾斜。
据了解,目前我省各级政府将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实施办法》制订各地具体实施办法。
【我有话说】金华婺城区塔石小学校长钟阳飞: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是当前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我们学校有12名老师、近百名学生,老师除要负责教学工作外,还要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压力不小。发展空间有限,令一些年轻人对担任乡村教师望而却步。《实施办法》将会使乡村教师有更多归属感。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