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一个社区的养老样本:"动不了"和"听不到"的相濡以沫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3-09 07:35:41 报料热线:81850000

应雪琴躺在床上,一旁放着女儿的联系电话。  记者 王鹏 摄

  近一半养老机构空着为什么?

  采访到最后,我们心情很沉重。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看起来,就是一个老人慢慢地退化成一个无助的,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的“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坦然地接受这些变化,并找到对待他们最好最合适的方式。

  居委会10多名社工要负责3000多户居民的日常管理和事务,担子不轻。在我们看来,周阿香夫妇、应雪琴等老人并不适合“居家养老”,应该选择专业机构。但意外的是,几乎每一位被采访者,都表示不考虑住养老院,而且各有各的理由。

  “住养老院要钞票的,我们就这样过过好了。”周阿香说。我们告诉她,敬老院里有更多的人陪她聊天。她摆摆手:“住不起哦。”

  陈平的退休金比这对夫妇高一点,但是他说他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看看书。他在家里有一个大书房,满墙的书。他说:“养老院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我也不习惯和别人挤一间。”

  应雪琴并不愿意说具体原因:“能过就这样过着,实在不行了再住养老院。”

  陈大元说,他自己有能力,不麻烦政府。事实上,他的退休金不低,而且因为捡的垃圾会堆在楼道里,邻居们已经颇有怨言。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我们不好勉强的。”何冬梅说。

  而与此相应的,像颐乐园之类的市区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新闻频频见诸报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被一再提及。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养老院都供不应求。

  有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我市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困难局面已经基本扭转,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45家,床位46439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末全国养老床位空置率达48%,其中北京空置40%至50%;上海空置30%~40%;在杭州和宁波,情况也不容乐观,空置率为40%~50%。

  “传统观念还是挺普遍的,老人们不愿离开家,不想子女们被说‘不孝’。”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分析,“结构性问题也比较明显,市中心的养老院挤不进,一些新建的养老院地处城郊,而老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养老。一些养老机构的环境和服务,与老年人家庭化、人性化的需求尚有差距。现在的情况就是,便宜又好的公办养老机构住不进,能住进又让人满意的养老机构又承担不起费用,能住进又便宜的又实在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养老机构缺床位缺人缺钱 怎么破?

  比硬件设施更紧缺的是养老护理人员。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傅静君认为,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失,究其根本,还是专业养老护理培训机构的稀缺。

  据她调研,目前全市没有专业进行养老护理培训的机构,仅有的几家拥有养老护理培训资质的机构均是通过家政培训、母婴培训等多种培训混合经营的模式存在。宁波大学女子学院是仅有的几家开展过养老护理培训的机构之一,但建院10年仅培训了养老护理人员300余人。

  傅静君分析,民间资本举办养老培训机构运营成本过高。以宁波为例,注册市级养老护理培训机构,按规定必须保证300平方米的理论教学场地,并需配有实习场地和办公场地,教学及管理人员总数应不少于5人。计算一下房租、人员工资、运营费用、推广费用等,培训机构一年的运营成本少说也得80万元。按照目前对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补贴500元/人计算,扣除相应税费,每年至少得培训2000人次才能保持盈亏基本平衡。

编辑: 郭静

一个社区的养老样本:"动不了"和"听不到"的相濡以沫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3-09 07:35:41

应雪琴躺在床上,一旁放着女儿的联系电话。  记者 王鹏 摄

  近一半养老机构空着为什么?

  采访到最后,我们心情很沉重。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看起来,就是一个老人慢慢地退化成一个无助的,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的“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坦然地接受这些变化,并找到对待他们最好最合适的方式。

  居委会10多名社工要负责3000多户居民的日常管理和事务,担子不轻。在我们看来,周阿香夫妇、应雪琴等老人并不适合“居家养老”,应该选择专业机构。但意外的是,几乎每一位被采访者,都表示不考虑住养老院,而且各有各的理由。

  “住养老院要钞票的,我们就这样过过好了。”周阿香说。我们告诉她,敬老院里有更多的人陪她聊天。她摆摆手:“住不起哦。”

  陈平的退休金比这对夫妇高一点,但是他说他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看看书。他在家里有一个大书房,满墙的书。他说:“养老院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我也不习惯和别人挤一间。”

  应雪琴并不愿意说具体原因:“能过就这样过着,实在不行了再住养老院。”

  陈大元说,他自己有能力,不麻烦政府。事实上,他的退休金不低,而且因为捡的垃圾会堆在楼道里,邻居们已经颇有怨言。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我们不好勉强的。”何冬梅说。

  而与此相应的,像颐乐园之类的市区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新闻频频见诸报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被一再提及。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养老院都供不应求。

  有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我市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困难局面已经基本扭转,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45家,床位46439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末全国养老床位空置率达48%,其中北京空置40%至50%;上海空置30%~40%;在杭州和宁波,情况也不容乐观,空置率为40%~50%。

  “传统观念还是挺普遍的,老人们不愿离开家,不想子女们被说‘不孝’。”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分析,“结构性问题也比较明显,市中心的养老院挤不进,一些新建的养老院地处城郊,而老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养老。一些养老机构的环境和服务,与老年人家庭化、人性化的需求尚有差距。现在的情况就是,便宜又好的公办养老机构住不进,能住进又让人满意的养老机构又承担不起费用,能住进又便宜的又实在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养老机构缺床位缺人缺钱 怎么破?

  比硬件设施更紧缺的是养老护理人员。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傅静君认为,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失,究其根本,还是专业养老护理培训机构的稀缺。

  据她调研,目前全市没有专业进行养老护理培训的机构,仅有的几家拥有养老护理培训资质的机构均是通过家政培训、母婴培训等多种培训混合经营的模式存在。宁波大学女子学院是仅有的几家开展过养老护理培训的机构之一,但建院10年仅培训了养老护理人员300余人。

  傅静君分析,民间资本举办养老培训机构运营成本过高。以宁波为例,注册市级养老护理培训机构,按规定必须保证300平方米的理论教学场地,并需配有实习场地和办公场地,教学及管理人员总数应不少于5人。计算一下房租、人员工资、运营费用、推广费用等,培训机构一年的运营成本少说也得80万元。按照目前对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补贴500元/人计算,扣除相应税费,每年至少得培训2000人次才能保持盈亏基本平衡。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