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 08:16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和宁波有什么关系?规模宏大的日本寺庙东大寺为何出自宁波工匠之手?这些答案都能在海丝传奇·宁波篇《国宝档案》中找到。
昨天晚上,央视四套纪录片《国宝档案》“海丝传奇·宁波篇”的最后一集落幕了。
《国宝档案》是一档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的栏目。“海丝传奇·宁波篇”一共五集,在宁波拍摄的主题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分为《崔溥和漂海录》、《郑和的船队》、《木石之缘》、《友通高丽》、《青瓷飘茶香》,分别在3月1日、2日、4日、7日和10日每晚18:45播出。
既然是《国宝档案》,那么我们就来来看看宁波历史上还藏着怎样的国宝?
为啥韩国人
老来宁海拜一块碑
在宁波宁海县有一块石碑,石碑并不起眼,但总有许多韩国人慕名而来,参观祭拜,石碑也成为中韩友谊的见证。
这是谁的石碑?他和海上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关系呢?
宁波文广新局文博处处长徐建成告诉记者,原来在1488年,崔溥奉命在济州岛执行公务。他是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弘文馆相当于国家藏书馆,副校理是个五品官。
由于当时的朝鲜王朝只有语言,没有本国文字,书面文字用的是汉语。他也常用汉语写日记,记录每一天的见闻。
那年的正月初二,崔溥听闻父亲去世的噩耗,归心似箭,一行43人从济州岛出发,千里奔丧。谁料天有不测风云,途中,海上突然遇到了狂风暴雨,帆船迷失了方向,经过14天的海上漂流,最后漂至“大唐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现归宁波管辖)。
崔溥一行饥寒交迫地登陆后受到中国官员和老百姓的礼遇和护送,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至北京,再由北京走陆路至鸭绿江,返回故国。他在中国经留4个半月,行程4000余公里,回国后他用流畅的汉文、以日记体叙写这一南北经历,为朝鲜国王提供了一份“参考报告”。
这份被称为“摹写中原之巨笔”的报告就是《漂海录》,其中涉及明朝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等方面的情况,成为后世研究中韩友谊关系及中国明朝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的重要历史文献。
2002年,韩国人出资在越溪建造了“崔溥漂流事迹”纪念碑,之后还曾有崔溥后裔来此祭拜。
编辑: 郭静
- 女孩模仿“光头强” 用电锯锯开妹妹鼻子
- 官员受贿600万 大部分给情人买房放贷
- 地下美容院办微整形培训 收费近千万
- 主人微信晒国外旅游照 保姆入室盗窃
- 120斤藏獒趁主人不备离家 街上散步
- 女主播被偷拍获赔3.5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