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08:20
记录一个村庄
第8年
记录时间:2016年3月1日
记录地点:高新区梅墟街道钱家村
记录者:商报记者胡珊
在农历牛年、虎年、兔年、龙年、蛇年、马年、羊年春节后,东南商报先后推出了7组特别报道———“原生态笔记·记录我们呼吸与共的宁波”。猴年春节刚过,我们第8次出发,去倾听、去记录,我们期望凭借这些局部的、细节的记录,留下一份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微历史……
很难解释,为什么每次我去钱家村都喜欢走江南路,这样明明比走凌云路要多出3公里。而且每次从钱家村回来,我都会在聚贤路拐错,屡错不改。大概是一种习惯,从第一次选择开始,就烙在潜意识里,不经意间,指挥着你向左向右。
为什么习惯很难改变?我想大约每个人都能从习惯中获得一种舒适感,就算这种舒适可能造成小小的不便,也可以忍受。
比如钱家村人,在连续探访8年后,我发现即便拆迁带来了巨大财富,很多钱家村人喜欢的生活仍旧不过是开几分荒地;在小河边修个宽敞的埠头;或是每逢立夏端午,几家人凑齐支口大锅,煮蛋、煮粽子……
地摊上有城市不多见的小物件
3月1日,我和摄影记者第8年探访,钱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梁景春一脸歉意,他指了指自己的腿,“年前不小心摔伤了,只能由合作社原来的文书小乐陪你们去村里走走了。”
这几年大概是钱家村和附近几个被拆迁的村子生活比较舒适的一段时光,几乎每个原住村民手里都有几套房子、一些活钱,每年股份经济合作社还在定期分红,大部分的村民过得都比较惬意。
探访这天,阳光灿烂。在梅江东苑的小区门口,晒太阳的人很多,西南角甚至围了密密一圈。挤过去,立刻有村民认出了我俩,和我们打了个招呼。
人群围住的是一个地摊,摆摊的老人姓陈,梅墟滕园村人,70多岁了。看得出大家跟他很熟,开玩笑的人不少。
陈师傅以前在滕园村有一家小店,卖百货,村子拆迁后,小店没了,他就开始在附近几个村子“巡回”摆摊,梅江东苑这里大概每个月来一次,每次来还蛮受村民欢迎的。
陈师傅卖的都是在城市里不多见的物件,比如镰刀、火柴、大铁锅、毛主席像章,还有一种中间可以烧柴的老式铁皮水壶。
看到镰刀,我很惊奇,问小乐,“现在还有人种田吗?”小乐一笑,“多着呢。”
走10多里路去种地
钱家村原有近2000亩土地,大半个世纪以来,村民们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拆迁后,钱家村的土地全部变成了楼房、商业中心和四通八达的道路。我很好奇,地都没了,钱家村人都在哪里种呢?
小乐带着我们沿着小区附近的云杉路往南到尽头,右转上凌云路,一直开到凌云产业园附近的一座桥上,眼前豁然开朗。
桥的南面和车江之间约有60米宽的河岸,两岸都是成片成片的田地,绵延数公里。刚才被凌云路南侧围墙围住,所以过来时没看见。
我们站的地方正位于车江和另一条不知名的河流交错地,河面很宽阔,视野很好,阳光一照,瞬间有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感觉。
地里以蔬菜为主,白菜、豌豆、黄瓜、豆角都有人种,关键是一块块地整得十分精细,界限也划分得很清晰。在一块刚整过的地上,作物还没有发芽,但主人很细心地在一边立了一块告示牌:“尊敬的劳作者:此田我一直在种,前段时间因天气寒冷不能种植,现在我已经种了土豆。非常尊重你的辛苦付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得到你的尊重”,说明这里资源还是蛮紧张的。
小乐告诉我,车江的河岸两边应该也是被拆迁了,但还没开始动工,荒着也可惜,所以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慢慢地就来这里种上了。大家都不做长久打算,能种多久是多久。
到底有多少钱家村人在这一带种地?小乐说,“不知道,但反正很多。去年台风时,这里的田基本都被淹了,但也没见谁弃田,台风一过,大家又都种上了。”
我嫌这里离梅江东苑有点远,小乐听完又乐了,“这里还远啊,我听说村里还有人在邱隘和北仑开了地,离梅江东苑10多里,每次都是电瓶车骑过去。”
种田浆衣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界牌碶河边回来,在梅江东苑小区里,我碰到几名妇女在河边洗衣服。洗衣服的河埠头是部分村民们自己凑钱修的,有好几个,都挺宽敞的,谁都可以来洗,没有限制。但为了安全,河边有告示牌,提示妇女们不要带孩子们过来。
记得第3年探访,我们特意去了几户村民家的洗手间,洗手间都挺现代化的,洗衣机、智能马桶,应有尽有。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在家洗,毕竟拎着脏衣服到河边也挺不方便的。一名姓滕的女士很爽快地回答说,“在河边洗了几十年习惯了,反而觉得在家洗没有在河边方便,河边地方宽敞,刷洗和清洗时,衣服都甩得开,更痛快。”
河埠头边上,有个泥石搭成的简易灶台吸引了我的注意,灶台边还有在陈师傅地摊上看到的大铁锅,问小乐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小乐告诉我,以前住在江南路老房子里的时候,到了立夏、端午,鸡蛋和粽子都是在大铁锅、柴火灶里煮出来的,味道特别香。搬到新居后,主妇们发现,燃气灶、高压锅虽然方便,可是鸡蛋和粽子却没有老房子里煮出来的好吃。也许是还怀念那个味道,小区里几户家庭就凑在一起,搭建了这个灶台。立夏和端午时,各家把鸡蛋、包好的粽子都带过来,一煮就是一整天,仿佛往日的时光又回来了。
“这就像在河边种田,大家也不是图什么,种出来的菜基本都是自家吃掉,吃不完的才到小区门口很便宜卖掉。对钱家村人而言,种点什么,收点什么,那是一种生活方式。”
编辑: 杜寅
- 读了三年大学 毕业证竟是假的
- 福师大1教师开讲"先秦穿越生存技能”
- 初三学生被指偷饼干 留下遗书后坠亡
- 女子胸闷气短昏迷 胸腔取出18斤肿瘤
- 保姆吃雇主家苹果被辞退 雇主:太实在
- 美媒质疑人机对战人选:为何不找浙江棋手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