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县市区 > 慈溪 正文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患者“唱主角”
稿源: 慈溪日报   2016-03-24 10:35:10 报料热线:81850000

慈溪新闻网讯 “李大爷,你最近气色很不错,血糖也控制住了,有什么秘诀啊。”近日,在我市某街道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中,病友们七嘴八舌地向李大爷提问。“我的健康我管理”,从今年年初开始,市疾控中心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推行了自我管理模式,让患者树立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控制血糖和血压。

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改变生活方式

每次到了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日,张阿姨都会早早来到活动地点,参加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她与其他病友结伴,一起互动,学习交流如何自我控制慢性病。

“医生,我早上锻炼的时候会头晕,是怎么回事啊。”“张阿姨,昨天看你又买了不少烤麸,这种咸的东西吃了不好,还是尽量少吃。”“王大伯,听说你每天都去散步,多运动运动对身体好,下次记得叫上我,我们一起去。”活动刚刚开始,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遇到大家都不懂的问题,医生就给大家详细的解答和合理的建议。在互相的督促鼓励下,活动小组的成员们都在慢慢学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说得通俗一点,高血压、糖尿病都是生活方式病。”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科罗央努科长告诉记者,除了医生的治疗之外,慢性病人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控制好血压、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创造新模式

组织自我管理小组

“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罗科长向记者介绍,健康自我管理是一项简单易行、效果明确的干预措施,无需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技术,能够在大部分人身上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搭建了医患之间、病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罗科长说,以前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医生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一般都是医生讲,患者听,将一些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患者。“在目前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中,患者管理疾病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其实,慢性病患者中有80%的保健干预措施是可以在家里完成的。”罗科长说,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改变了以往的模式,而是采用知识培训和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充分发挥他们在血压、血糖控制中的主动性。

自我管理小组沿袭“自我管理”的理论,以小组为平台,让组员针对一些共同的健康问题,通过共同享有和共同监督的形式,学会处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患者“唱主角”

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市疾控中心重点推出糖尿病、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以镇(街道)为单位,一个活动小组为16-20人,每隔一到两周就组织慢性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让居民学会自我管理健康。

“患者的健康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罗科长告诉记者:“开始最早的镇已经组织了三次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自从参加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大家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

在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中,患者们是活动的绝对主角。“医生只是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指导组员学习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压力管理、平衡膳食、烹饪技巧、戒烟限酒、食品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患者们在活动中乐于交流,敢于上台“现身说法”,分享自己控制病情的经验心得。“同伴之间的交流,效果更好,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树立信心。”罗科长如是说。

专家简介:罗央努,女,公共卫生硕士、副主任医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先后从事急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和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工作,业务技术全面,沟通能力较强,有1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记者 郑琳 通讯员 戎志东

编辑: 郭静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患者“唱主角”

稿源: 慈溪日报 2016-03-24 10:35:10

慈溪新闻网讯 “李大爷,你最近气色很不错,血糖也控制住了,有什么秘诀啊。”近日,在我市某街道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中,病友们七嘴八舌地向李大爷提问。“我的健康我管理”,从今年年初开始,市疾控中心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推行了自我管理模式,让患者树立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控制血糖和血压。

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改变生活方式

每次到了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日,张阿姨都会早早来到活动地点,参加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她与其他病友结伴,一起互动,学习交流如何自我控制慢性病。

“医生,我早上锻炼的时候会头晕,是怎么回事啊。”“张阿姨,昨天看你又买了不少烤麸,这种咸的东西吃了不好,还是尽量少吃。”“王大伯,听说你每天都去散步,多运动运动对身体好,下次记得叫上我,我们一起去。”活动刚刚开始,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遇到大家都不懂的问题,医生就给大家详细的解答和合理的建议。在互相的督促鼓励下,活动小组的成员们都在慢慢学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说得通俗一点,高血压、糖尿病都是生活方式病。”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科罗央努科长告诉记者,除了医生的治疗之外,慢性病人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控制好血压、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创造新模式

组织自我管理小组

“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罗科长向记者介绍,健康自我管理是一项简单易行、效果明确的干预措施,无需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技术,能够在大部分人身上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搭建了医患之间、病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罗科长说,以前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医生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一般都是医生讲,患者听,将一些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患者。“在目前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中,患者管理疾病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其实,慢性病患者中有80%的保健干预措施是可以在家里完成的。”罗科长说,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改变了以往的模式,而是采用知识培训和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充分发挥他们在血压、血糖控制中的主动性。

自我管理小组沿袭“自我管理”的理论,以小组为平台,让组员针对一些共同的健康问题,通过共同享有和共同监督的形式,学会处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患者“唱主角”

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市疾控中心重点推出糖尿病、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以镇(街道)为单位,一个活动小组为16-20人,每隔一到两周就组织慢性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让居民学会自我管理健康。

“患者的健康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罗科长告诉记者:“开始最早的镇已经组织了三次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自从参加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大家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

在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中,患者们是活动的绝对主角。“医生只是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指导组员学习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压力管理、平衡膳食、烹饪技巧、戒烟限酒、食品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患者们在活动中乐于交流,敢于上台“现身说法”,分享自己控制病情的经验心得。“同伴之间的交流,效果更好,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树立信心。”罗科长如是说。

专家简介:罗央努,女,公共卫生硕士、副主任医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先后从事急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和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工作,业务技术全面,沟通能力较强,有1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记者 郑琳 通讯员 戎志东

编辑: 郭静